
放疗在骨转移情况下治疗应用
随着肿瘤病人生存期的延长,发生骨转移等远处转移的机会亦随之增加。30%~80%的癌症患者在病程发展的不同时期会发生骨转移,其中大多数来自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骨转移的病灶以多发为主。其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骨、胸椎、腰椎、骨盆;腺癌以胸部及骨盆转移为主。
放射治疗可以有效的治疗骨转移瘤,放射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或消除疼痛的症状,预防病理性骨折等的发生,骨转移瘤放疗后疼痛缓解率可高达80%~90%,完全缓解率为50%。
骨转移放射治疗的一般适应症有哪些?
1.缓解疼痛:50%~80%的患者疼痛明显得到缓解;超过1/3的患者的放疗部位疼痛完全缓解。
2.预防病理性骨折;
3.促进病理性骨折愈合;
4.脊髓或神经根受压。
骨转移瘤常用的放疗分割方式有以下几种:单次8Gy照射;每次3Gy,每周一到周五照射,连续照射两周,总剂量30y;每次4Gy,连续照射六次,每天一次,总剂量24Gy。骨转移癌患者如果一般情况较差,活动困难,多次往返放疗有困难,可以单次大剂量照射,如果患者一般状况较好,单纯骨转移而且预期寿命较长,推荐采用分次放疗。
大约50%的肿瘤患者在病程中会接受姑息性放疗。骨转移的姑息性放疗在放射肿瘤科日常工作中占有很大比重。当射线穿过活细胞时会直接或间接损伤细胞内复制再生所需的物质。直接损伤包括碱基缺失和DNA单链或双链的损伤;间接损伤是由放射线与细胞内水分子相互作用,释放出具有细胞毒性作用的自由基所导致的。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都能对放射性损伤进行修复,但是由于肿瘤细胞修复DNA损伤的能力较弱,从而导致放射线对肿瘤细胞的杀灭效应明显高于正常细胞,进而提高疗效。
辐射剂量的单位为戈瑞(Gy),即每1kg物质吸收1焦耳能量所需的辐射剂量。1cGy=0.01Gy。常见的姑息性放疗计划有单次大剂量8Gy、20Gy/5次(4Gy/次)及30Gy/10次(3Gy/次)。姑息性放疗获得最好疗效的时间一般在2~4周后。
疼痛是骨转移最常见的并发症,所有有疼痛症状的骨转移患者都可以考虑行姑息性放疗。尚无证据表明放疗疗效与原发肿瘤类型有关,任何来源的溶骨性或成骨性病变均可考虑行姑息性放疗。
放疗可由体外放射线直接作用于目标病灶而产生作用,放射线由直线加速器或60Co(Cobalt-60,60Co)治疗机产生。直线加速器能产生高能X线或电子束,60Co治疗机则是通过放射性元素60Co在放射性衰变过程中释放高能γ射线。X射线、γ射线一般用于深部肿瘤的放疗,而电子束多用于浅表肿瘤的放疗。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