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髓腹侧脊膜瘤的手术治疗
脊膜瘤是起源于椎管内硬脊膜的蛛网膜内皮细胞或软/硬脑膜纤维细胞的良性肿瘤,占椎管内肿瘤的25%~46%,好发于胸段,其次为颈段,好发于中老年女性。
脊膜瘤一般生长较为缓慢,常对脊髓造成压迫,引起脊髓水肿、缺血以及神经纤维变性,从而导致脊髓损害。脊膜瘤患者早期最主要的症状为持续性疼痛,呈局灶性分布或放射状,多为进行性加重的锐性疼痛,于夜间及劳累时加重。随着肿瘤继续生长,肌力下降、感觉异常、步态失调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患者瘫痪,应引起充分重视。
脊髓腹侧肿瘤是根据肿瘤与脊髓位置关系,位于脊髓腹侧时钟位9点到下午3点钟位置的肿瘤,包括位于脊髓侧腹面及正腹前方的脊膜瘤、肠源性囊肿等。脊髓腹侧脊膜瘤位置位于脊髓前方,脊髓受压张力较高,手术切除过程中可能对脊髓功能造成影响,所以手术难度也比较大。
脊膜瘤首选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多数脊膜瘤为良性,在手术切除后可得到彻底治愈。对于脊髓腹侧脊膜瘤,因有脊髓的遮挡,切开椎板后不能直视肿瘤。术中需要尽可能扩大椎管骨性结构,甚到磨除肿瘤相应部位关节突关节,若肿瘤处于椎弓根水平则需要磨除椎弓根,正腹方脊膜瘤有时需要磨除双侧椎弓根来扩大下一步操作空间。在扩大切除椎管内侧壁骨性结构的基础上,获得对肿瘤的直视视野极为重要。只有在直视下,才能准确判断肿瘤与脊髓粘附程度,方便后续手术操作。手术力求从脊髓侧方进入,为尽量减轻对脊髓的压迫和被迫移位,尽量分块切除肿瘤。肿瘤将脊髓挤压至椎管后部,切开硬脊膜时应该十分小心,注意避免误伤脊髓。由于肿瘤位于脊髓腹侧,脊髓或神经往往处于较大张力下,而手术亦是从侧后方操作,切断数条脊髓齿状韧带,松解脊髓以利于脊髓被动移位。
脊膜瘤手术切除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典型脊髓腹侧脊膜瘤患者,术前已出现明显的脊髓压迫症状,双下肢无力,不能行走。

术后复查磁共振显示肿瘤已经完全切除,患者双下肢无力症状明显改善。
本文是张建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