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潘莹莹 三甲
潘莹莹 医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 肿瘤科

肺癌的科学治疗(四)-抗血管生成治疗

161人已读


1.1 什么是抗血管生成治疗?

抗肿瘤血管生成是一种全新的靶向治疗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杀灭肿瘤。通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或其他血管相关靶点特异性结合,抑制其功能,从而发挥对肿瘤血管的多种作用:使现有的肿瘤血管退化,从而切断肿瘤细胞生长所需氧气及其他营养物质;使存活的肿瘤血管正常化,降低肿瘤组织间压,改善化疗药物向肿瘤组织内的传送,提高化疗效果;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从而持续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主要有抗VEGF的单克隆抗体、VRGFR抑制剂、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抑制剂、血管内皮抑素等。

1.2 哪些患者能从抗血管生成治疗中获益?

晚期肺癌患者一线治疗:

①在驱动基因突变阴性、PS 0~1 分的晚期NSCLC患者中,推荐贝伐珠单抗联合含铂双药方案作为一线治疗选择,此外,在免疫治疗时代,贝伐珠单抗+含铂双药+免疫治疗4药方案已经成为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

②有EGFR敏感型突变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含无症状脑转移患者)中,一线可选择使用厄洛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

③对于驱动基因突变阴性,PS 0~1分的晚期NSCLC患者(包括鳞状NSCLC和非鳞NSCLC),可一线使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长春瑞滨和顺铂治疗2~4个周期。

晚期肺癌患者二线治疗:

既往化疗失败,且未使用过贝伐珠单抗治疗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可选择贝伐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用于二线及以上治疗。

晚期肺癌患者三线及以上治疗:

对于驱动基因突变阴性以及EGFR突变阳性的复发性晚期NSCLC(包括鳞癌和非鳞癌)患者,推荐安罗替尼作为三线及以上治疗。对于存在EGFR基因突变或ALK突变阳性的患者,应在接受相应的靶向药物治疗后进展且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后使用安罗替尼。

此外,抗血管治疗也可与免疫治疗联合,扩大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受益。

1.3 抗血管生成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蛋白尿、出血、血栓形成等。高血压发生率较高,大部分通过常规的降压治疗血压可以控制。出现蛋白尿的病人需要测定24小时的尿蛋白,如果>2克,需要停止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大出血以及血栓形成是抗血管生成药物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如果能够很好地排除中央型鳞癌、脑转移以及侵犯大血管的病人,其发生率也较低。

1.4 哪些患者不适宜行抗血管生成治疗?

①近期有血栓性疾病的患者

②患有中央型肺鳞癌禁用

③大咯血风险的患者禁用

④严重高血压控制不佳患者

潘莹莹
潘莹莹 医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 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