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HD科普 || 柳叶刀子刊综述:儿童和青少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非药物干预(一)
2023年7月,柳叶刀子刊(Lancet Child Adolesc Health)发表了一项综述,旨在评估儿童和青少年ADHD非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讨论了9种干预措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质量和水平。
我们将分别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九种非药物干预措施
行为治疗、认知训练、神经反馈、身体疗法、四种及以上营养素、饮食干预、正念、体育活动、大脑刺激。
【结论】
- 与药物治疗不同,没有任何非药物干预对ADHD症状表现出持续而强烈的影响
- 本综述中的9种非药物干预方法都是安全的
- 临床医生可能会使用这些非药物干预方法,但应告知ADHD儿童和青少年的家庭了解其缺点,包括成本、使用者负担、相对于药物治疗缺乏确切的证据及治疗效果的延迟。
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可作为ADHD患儿的主要治疗方法,其是一种基于社会学习原理和其他认知理论的干预,旨在改变行为(即增加期望行为和减少不希望行为)。这些干预措施包括应急管理、行为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如组织技能培训、问题解决策略、社交技能培训和元认知策略,如认知重组)。
认知训练
认知训练与认知行为疗法等更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不同。对于ADHD患儿来说,认知训练可以使用但存在局限性。具体来说,认知训练不像传统的认知疗法那样以认知成分为目标,如不恰当的思维模式,而是专注于改善或训练认知能力的潜在缺陷,如注意力、工作记忆和行为抑制。这种训练是通过反复练习使用这些能力来完成的。随着患儿表现不断改善,刺激和任务的难度也会不断提高。
神经反馈
神经反馈可以用于ADHD患儿的治疗但存在局限性,其整合了神经科学和工具性学习(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旨在增强一个人调节大脑电活动的能力。脑电图(EEG)电极在头皮上的特定位置测量大脑的电活动,这些电活动被量化并显示在屏幕上作为反馈,通常通过听觉奖励或积分来增强,以促进特定频段或其他电活动的调节。在最广泛使用的神经反馈方案中,慢波功率(θ波段)以降低为目标,快波功率(β波段)以增加为目标。
身体疗法
身体疗法可以用于ADHD患儿但存在局限性,其包括按摩疗法,它涉及对参与者的身体施加压力(通常是治疗师的手);有不同类型的按摩疗法,如瑞典按摩,泰式按摩,按摩和反射疗法。针灸包括将细针穿过参与者身体的皮肤(包括耳穴疗法-耳朵针灸)。
四种及更多成分的多营养素
四种及更多成分的多营养素可以用于ADHD患儿但存在局限性。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和其他补充剂包括四种或更多成分的单一营养素或多营养素干预也是不错的选择。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和氨基酸都是正常生理过程和生长所需的化合物。由于这些化合物不能由人体合成,许多被认为是必需的,这意味着它们必须通过饮食或补充剂获得。草药,作为提取物,是非必需的分离植物化合物,被认为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和功能有有益的影响。
饮食干预
饮食干预可以用于ADHD患儿但存在局限性。ADHD治疗的饮食干预包括改变一个人的饮食,如遵循健康的饮食模式(如地中海饮食)或是消除与儿童过敏反应相关的食物(如鸡蛋和奶制品)、食品添加剂(如色素和香料)和食品成分(如水杨酸盐)。地中海饮食强调食用水果、蔬菜、坚果、谷物和鱼类,而消除饮食,也被称少食饮食。
正念冥想
正念冥想建议作为ADHD患儿治疗的次要干预措施。以正念为基础的干预是一种将正念冥想技术作为主要治疗成分的干预,以达到临床效果。正念的构造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的现象学,源于佛教,很难全面地定义,尽管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是,正念包括采取一种不加评判和接受的态度来关注当下的经历。在以正念为基础的干预中,冥想是一种个人可以培养正念的练习。基于正念的干预是心理治疗的一部分,它强调接受和正念策略。
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只作为一般推荐,但其不作为ADHD的治疗方式。身体活动是运动干预的重点;这包括有自我控制成分的体育活动(例如,武术)和仅以有氧运动为基础的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可能通过减少炎症或直接影响神经传递来提高认知能力,从而改善ADHD症状。
大脑刺激
脑刺激可以用于ADHD患儿但存在局限性,是一种通过电流影响脑活动的干预措施。这些干预措施包括经颅直流电刺激、交流电刺激、三叉神经刺激、经颅磁刺激和随机噪声刺激。使用一对电极来感应以随机频率振荡的弱交流电。这些治疗通常在一段时间内分几次进行,通常是通过靠近目标大脑区域的非侵入性手术。
参考文章:
SIBLEY M H, BRUTON A M, ZHAO X, et al. 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 Lancet Child Adolesc Health, 2023, 7(6): 415-28.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