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侧开眶手术治疗成人眼眶深部皮样囊肿&不易早期发现,导致手术难度、风险倍增
本例患者,临床症状轻微,直到眼球轻微突出方来就诊。

右眼轻度突出

骨质压迫性吸收


病变在颧额缝骨壁内生长

病变与脑膜邻近

外院核磁共振成像质量不高,但因诊断明确没有再次拍摄

箭头处提示组织黏连可能
影像学具备眼眶皮样囊肿的典型表现,术前已经充分估计到,由于局部骨质缺损术中产生脑脊液漏的可能。

局部骨质吸收,脑膜相连


核磁共振不显示骨壁,但和CT一起提供不同信息
病变和眼眶组织粘连紧密、在于瘤体生长中内容物(油性液体或者脂质成分)不断溢出形成无菌性炎症,进而造成组织广泛粘连,给手术增加很大的难度。
病变深部造成骨质压迫性吸收,与脑膜组织相连,如果医生一味选择“明哲保身”,残留是必然的,那么今后复发也是迟早的事情。
最终选择更积极的治疗方案,尽可能完整去除囊壁,其实也是主刀医生性格决定,

针筒内为脂质内容物

术中发现有脑脊液溢出,这个在眼眶手术当中并非罕见,
随即采取对应措施,积极预防脑部感染。
术后留院几天观察,最终病情稳定后再安排出院。
尽管目前周转很快,但医疗安全永远是医疗的第一要素。


箭头处为术后组织水肿表现

术后影像提示肿物切除完整
本例的提示是:
1、当发现病变时,不宜久拖,否则只会让相对简单的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2、上一例儿童患者病理类型相同,难度在于肿瘤巨大邻近视神经,但没有组织黏连和骨质吸收导致的脑膜相连。
3、长在眼眶深部的皮样囊肿因为症状轻微不易早期发现,眼球突出之所以不那么明显,在于眼眶脂肪压迫代偿。
4、偶有炎症反应但通常为自限性,反复深部隐痛需要仔细询问病史才能知道。
因此“眼部疼痛”需要鉴别的疾病实在太多!
本文是袁一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