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燕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儿童抽动障碍的治疗

发表者:陈春燕 人已读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小朋友,反复无目的地甩手、耸肩、眨眼、抽鼻子、扭脖子、点头、歪嘴,或肢体反常的摆动、重复的动作,还有不断地咳嗽、清嗓子、发出怪声,甚至说一些毫无意义的词语及脏话。当家长制止他(她)们时,这些现象往往会变得更多更重,不去关注他们时相反会减轻。小孩自己精神紧张时情况会加重,全身心投入游戏时又会减轻,一般在晚上入睡以后基本消失。家长为此带孩子到眼科、五官科等就诊,反复检查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

其实这是孩子患了抽动症,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行为疾病。儿童抽动症的发病近年有增多趋势,年发病率约在0.5-1/10万左右。该症多数起病于学龄期,以5~10岁最多见,男孩多于女孩。

抽动症又称抽动障碍,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多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TD按表现形式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

1.运动性抽动通常以眼部、面部或头部的抽动作为首发症状,如眨眼、咧嘴或摇头等,而后逐步向颈、肩、肢体或躯干发展。眨眼被认为是抽动障碍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2.发声性抽动的首发症状以清嗓子最为常见。

对于轻度患儿,主要是心理疏导;中重度患儿的治疗原则是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

病因方面,抽动症与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异常(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紊乱)、脑结构或功能异常、免疫因素(如链球菌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心理精神因素、家庭因素以及药源性因素(如长期服用中枢兴奋剂、抗精神病药、激素等)有关。

Q1

确诊抽动障碍就需要吃药吗?

对于影响日常生活、学校和社会活动的中重度TD儿童,当心理教育和行为治疗无效或无法控制时,需要药物治疗。

Q2

用药几天没效果是否考虑换药?

抽动障碍的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疗程、适宜的剂量,不宜过早换药或停药,这样会导致疾病反复。

Q3

抽动症状消失可以停药吗?

抽动障碍特点是病程长、容易反复。当病情得到控制时,症状消失是好转的迹象,并未稳定,还要进行巩固治疗及维持治疗,专家共识推荐足量足疗程用药达1~2年。此外,减停药物时要进行充分的评估,逐步减量。

对于轻度TD患儿,可先行或仅予医学教育和心理支持,适当给予观察等待期,并定期随访。中重度TD的治疗原则同样是先尝试非药物干预,行为治疗可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提供医学教育和心理支持。

药物治疗疗程 TD的药物治疗应循序渐进,分多个阶段进行,整个疗程通常为1~2年。急性治疗期:控制症状,缩短病程。(1~2周)巩固治疗期:巩固治疗,预防复发。(1~3个月)维持治疗期:预防复发,保持功能(6~12个月)减量停药期:逐步停药,循序渐进(1~3个月)

根据《儿童抽动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推荐治疗抽动障碍的一线用药有硫必利、阿立哌唑、可乐定及中成药菖麻熄风片和九味熄风颗粒。然而,使用药物需要慎重考虑,医生会权衡潜在的益处和风险。


家长在参与康复治疗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1.要正确认识此病,既不忽视也不夸大;

2.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接受康复治疗,即使症状消失后也切忌自行终止治疗;

3.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过度关注和提醒患儿,以免造成孩子心理紧张而加重病情;

4.当孩子情绪紧张时,及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并密切观察其变化;

5.注意避免让孩子过度疲劳、过度兴奋或生气等剧烈的情绪波动;

6.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日常管理要适度且不过度放纵;

7.注意孩子的营养合理搭配,避免食用酸性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8.家长自身也需调整好心情并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因为过度焦虑的情绪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状态;

9.家长还可以跟儿童康复科专业医生学习一些简单易行的中医手法,如小儿抽动穴位按摩家庭操等来帮助孩子进行康复治疗。


本文是陈春燕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