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奇!三叉神经痛困扰多年,一枚针告别疼痛困扰
引言
你是否曾经因为剧烈的面部疼痛而感到煎熬?可能你正面临的是「三叉神经痛」这一神经系统疾病。不用担心,最新的疼痛科技术已经在解除病痛上有了显著突破。本文将为你介绍三叉神经痛以及目前颇具前景的治疗方式——CT引导下的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




传统开颅手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
前几日,72岁的王老汉实在是仍受不了面部的疼痛。整整3年,他说: “我忍了整整三年,每次疼痛来袭,都如同一场难以承受的风暴”。阵发性的疼痛让他难以找到喘息之机,洗脸、刷牙等平日简单的动作都变成了无法承受的折磨。尽管曾尝试过多种药物,包括奥卡西平、卡马西平,然而疼痛的困扰依旧无法得到有效的缓解,有些人告诉他,这个疼痛需要开颅手术,他说: “脑袋开洞?! 我半个身子入土的人,还是算了吧”。但还有别的办法吗?
得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提供一种新型的射频介入治疗,王老汉怀揣着期待和渴望从疼痛中解脱的心情,前往了医院。在门诊咨询后,医生建议老王接受CT引导下的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
王老汉咬了咬牙说: “那至少试一试吧!” 。在林海主任的安排下,王老汉在医院住了下来,紧接着就接受了介入治疗,手术进行了大约45分钟,CT引导精准地引导穿刺针进入靶点,并把射频电流传递需要治疗的三叉神经区域。介入治疗后,老王的面部疼痛明显改善,他摸了摸脸,高兴地说现在洗脸刷牙都不会痛了。这场看似无尽的疼痛风暴,终于在射频介入治疗的显著效果下逐渐平息,为老王带来了久违的宁静和舒适。
什么是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顾名思义就是说这种疼痛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支配的区域,常表现为阵发性、电击样、单侧的面部疼痛。
那, 什么又是三叉神经呢?
人体一共有十二对脑神经,其中第五对脑神经是最粗大的一对;它分出三支,而被称为三叉神经。三个分支分为称为眼支(第一支)、上颌支(第二支)、下颌支(第三支),负责管理面部的部分感觉和运动。
目前,关于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已经很清楚,大约80%的病例是因为三叉神经在脑干根部被血管压迫导致短路;其他病因包括如多发性硬化症、脑干肿瘤、带状疱疹、牙痛等会引起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传统治疗的局限性:
以往,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疗法和手术干预。然而,长期服用药物需定期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避免药物源性肝肾损伤,部分患者出现药物耐受,导致药效减弱,无法持久缓解疼痛,而手术的风险和创伤性也一直是制约因素,并非所有患者均可耐受,尤其是老年患者及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的患者。
一枚针治疗疼痛——「CT引导下的射频热凝治疗」
近年来,疼痛科技术迎来了一项重要突破——CT引导下的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这一方法通过精准的CT引导,将射频电流传递到三叉神经周围支局部,实现对神经的精准定位和治疗。
壹
治疗原理
射频热凝疗法利用可控温度作用于神经节,使神经膜电位短路、消失,从而达到止痛目的。这种微创伤性神经毁损疗法通过选择性地破坏半月神经节内传导痛觉的细纤维,而保存对热力抵抗力较大的传导触觉的粗纤维,既可以解除疼痛,又可部分或全部保留触觉及运动。
贰
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CT引导下的射频热凝治疗在三叉神经痛的缓解方面表现良好。病患在治疗后通常能够感受到明显的疼痛减轻,且该方法具有较低的并发症风险。
叁
技术前景
CT引导下的射频热凝治疗不仅在三叉神经痛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还为疼痛科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该技术可能在未来扩展至治疗其他神经痛类型。
结语:
三叉神经痛不再是无法解决的难题。随着CT引导下的射频热凝治疗的出现,我们对缓解颅面疼痛有了更加有效、安全的选择。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正受困于三叉神经痛之苦,不妨向专业医生咨询,了解是否适合采用这一治疗方式。
#科室与专家门诊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疼痛科简介
我科原属于麻醉科亚专科,是浙南闽北地区最早开展疼痛诊疗的学科,2014年成立疼痛科病房。2021年1月正式独立成科后发展迅猛,年门诊量达4.5万人次以上,年收治住院患者一千二百余例。科室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温州市重大科技创新攻关项目等20余项,获国家专利授权19项,荣获第二届医疗器械创新大赛二等奖、医疗专利转化促进会决胜奖。高质量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超百分,其中单篇最高影响因子 41. 4分,2021年9月获批“温州市围术期医学重点实验室”。近年来,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医盛典-融贯中西麻醉-青年精英奖1项、浙江省卫生高层次人才、浙江省首届优秀青年麻醉医生、温州市青年拔尖人才、温州市“551”人才工程、推进温州高质量发展先进个人、最美温州人-温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等,已成为“临床、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四位一体发展的新兴学科力量。
本文是林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