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章文文 三甲
章文文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二附院 血管外科

当血小板减少遇上深静脉血栓

373人已读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的标准治疗是抗凝;但是,血小板低的患者抗凝治疗又怕发生大出血。治疗自相矛盾,那么当血小板减少遇到下肢深静脉血栓,应该如何处理呢?

图片1.jpg

处理

  • 当血小板≥50×109/L,全剂量抗凝;
  • 当血小板25-50×109/L,半剂量预防剂量抗凝:
  • 血小板<25×109/L时进行抗凝,可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当血小板恢复到安全范围(≥25×109/L)后,再半剂量或预防剂量抗凝。
  • 对于急性下肢近端VTE和高危出血风险,无法接受血小板输注或血小板输注无效,考虑放置下腔静脉滤器

临床上也存在其他需要抗板、抗凝而合并血小板低的情况。

冠脉缺血合并血小板极低,治疗以提升血小板,降低出血风险为主,应尽快提升血小板计数至相对安全水平,减少内脏出血和颅内出血风险,给予积极的纠正原发病,输注单采血小板(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可以静脉应用免疫球蛋白、大剂量甲泼尼龙等治疗)。

冠脉缺血的抗血小板联合抗凝治疗要求血小板计数≥50×109/L,单一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要求血小板计数≥30×109/L。

如患者≤30×109/L,为重度血小板减少,应停用所有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此时应避免PCI治疗,暂不考虑心内科处理病变血管。积极的纠正原发病,监测血小板计数,再次评估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待血小板计数提升至中度减少50-100×109/L且无活动性出血的情况下,可行PCI治疗,PCI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个月,后改为氯吡格雷单抗治疗,并避免使用替格瑞洛。

文章仅供参考,具体诊疗方案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

章文文
章文文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二附院 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