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孔胸腔镜经剑突下切除纵隔肿瘤
近日完成1例单孔胸腔镜经剑突下切除纵隔肿瘤,该手术入路及切口,相对于经胸壁入路,多孔或大切口方式,对患者创伤更小,术后患者疼痛、呼吸道不适症状更为轻微,患者的恢复更快,术后48小时内拔除引流管,3日后出院。
病例资料:
患者入院后6月前经体检胸部CT检查,发现心底部前纵隔右侧结节。断面大小约16*22mm,无胸痛胸闷,无发热咳嗽,无眼睑下垂,无午后乏力等。无明显阳性症状及体征。患者反复考虑,犹豫不决,未立即治疗。
患者就诊我的门诊后,阅片后考虑前纵隔肿瘤,胸腺瘤;胸腺肿瘤在病理上被归类为上皮肿瘤。胸腺癌具有恶性细胞特征,胸腺瘤在细胞学角度一般被认为是偏良性病变。胸腺癌是一种少见的上皮来源恶性肿瘤,较胸腺瘤更具侵袭性。2015年WHO将胸腺上皮肿瘤分为A型、AB型、B1型、B2型、B3型和C型(即胸腺癌,包括胸腺神经内分泌癌),根据肿瘤组织不同亚型的生物学行为差异,将组织学分型简化为低危组(A型、AB型、B1型)、高危组(B2型、B3型)和胸腺癌组(C型)3个亚型。根据Masaoka-Koga分期分为I-IV期。对于病灶可切除患者,推荐直接手术治疗,标准的手术包括切除胸腺肿瘤、残存胸腺和胸腺周围脂肪,必要时切除周围的肿瘤累及脏器组织,包括心包、胸膜、肺等。
随着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我科已成熟开展单孔腔镜技术,考虑患者胸腺瘤I期(MK分期),决定行单孔单孔胸腔镜经剑突下切除。手术过程约1小时,留置超细引流管,48小时内拔除引流管,第3日恢复良好出院。
术后病理:(纵膈肿物及周围脂肪)梭形细胞肿瘤,考虑为A型胸腺瘤,周围见少量淋巴细胞,大小1.8x1.8x0.5cm,可见被膜侵犯,周围切缘未见病变,周围见增生胸腺组织。

手术切口

术中影像

术前CT

术中
本文是窦学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