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膀胱鳞癌与膀胱癌伴鳞样分化有何差别,预后如何,怎么治疗
膀胱鳞癌与膀胱癌伴鳞样分化有何差别,预后如何,怎么治疗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范围内,膀胱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9位,男性恶性肿瘤的第7位(9.5/10 万),女性为10位以后(2.410/10万);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13位,男性死亡率为(3.2/10万),女性为(0.9/10万)。
膀胱癌存在地域、种族及性别的差异。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高发年龄50~70岁,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3~4倍。
根据2019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膀胱癌发病率为 5.80/10万,位居全身恶性肿瘤的第13位,男性发病率为8.83/10万,位居第7 位。女性发病率为2.61/10万,位居第17位。2015年我国膀胱癌死亡率为2.37/10万,位居第13位,男性死亡率为3.56/10万,位居第11位。女性死亡率为1.11/10万,位居第16 位。
目前,推荐采用 2004年WHO尿路系统肿瘤分类标准。膀胱癌包括尿路上皮(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细胞癌、苗勒氏管恶性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如小细胞癌)、间叶性肿瘤、混合型癌、肉瘤样癌及鳞样和腺样分化等。其中,膀胱尿路上皮癌最为常见,占膀胱癌的90%以上,膀胱鳞状细胞癌约占 3%~7% ;膀胱腺癌比例<2%。本文主要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伴鳞样分化(简称膀胱癌伴鳞化)和膀胱癌鳞癌的诊断寄治疗。
一、定义
膀胱鳞癌:组织学上完全由鳞状上皮分化癌组织组成。
胱癌伴鳞化:至少存在局灶的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成分。
需要注意的是,低分化的鳞状细胞癌有时候在形态上可能与高级别的尿路上皮癌无法明确区分。在免疫组化染色方面 ,绝大多数尿路上皮癌中CK7和CK20为阳性,在膀胱鳞状细胞癌中多为阴性,uroplakin是尿路上皮特异性跨膜蛋白,只在尿路上皮中存在,有病理研究指出如果CK5/6、CK5/14阳性并且CK20和uroplakinⅢ阴性则可以确定有鳞状细胞分化存在。
二、治疗
与尿路上皮癌相比,膀胱鳞癌的分期更晚,并且对化疗和放疗敏感性较差,根治性全膀胱切除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三、预后
最近研究报道,回顾性分析SEER数据库中2000-2018年5653例鳞癌的患者,5年的总生存为28%。而且放化疗并没有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回顾性分析美国1973-2013年SEER数据库中的5018例膀胱鳞癌,与放疗或其他治疗方式相比,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和总生存。

膀胱鳞癌的预后及手术对预后的影响
单纯的膀胱鳞癌与膀胱癌伴鳞化相比,预后较好。回顾性分析2000-2020接受根治性全膀胱切除的1034例患者,其中37例(3.58%)纯膀胱鳞癌(SCC)、908 (87.81%) 纯尿路上皮癌(UC)、89 (8.61%)尿路上皮癌合并鳞化(Ucw/squams)。1032例患者进行中位随访57个月,总共有500人死亡。前5年,共有418人死亡。12例(占总数的 2.87%)属于SqCC 队列,47例(11.24%)发生在患有UC伴鳞化患者中,单纯UC患者中有359例(85.88%)发生死亡。209例肿瘤特异性 (CS) 死亡。其中206人死于CS,SqCC 队列7例(占CS的3.40%)CS 死亡,UC伴鳞化27例(13.11%)CS死亡,单纯UC患者中172例(83.50%)CS死亡。

膀胱鳞癌与膀胱癌伴鳞化的预后
四、分子机制
通过对仁济医院泌尿科膀胱鳞癌,膀胱癌伴鳞化及纯的膀胱癌的测序分析发现,膀胱鳞癌的分子分型为基底亚型而且免疫的浸润较多,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可能对膀胱鳞癌治疗更有效。由于前期的结果没有正式发表,只能展示部分数据。

膀胱鳞癌的分子分型及免疫细胞的浸润
本文是杨国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