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染性心内膜炎为什么要做手术
阅读本文者,你的亲友已经被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正在犹豫是否接受手术。
首先你要整理一下手上的医疗资料,最核心的是两张报告,心超、血培养。心超上会描述,心脏存在哪些结构问题。因为细菌感染不是无缘无故的,基本上都是在本已存在破损的基础上发生的,细菌感染后,这种破损会加重,常见的有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既往已植入过人工瓣膜等。血培养,因为要抽2或4大罐血液,一般病人都印象深刻,血样会进行细菌培养。
一般来说,到了需讨论是否手术这一步的病人,心超得报告相对严重的心脏破损,血培养已报告能引起心内膜炎的细菌,当然因为国内使用抗生素比较普遍,血培养没能培养出细菌的情况相对常见,但心超报告是必须的。
手术的目的是,清除感染灶,修补心脏的破损。
什么时候做手术?从临床实际场景来说,可以分为几种:
1.病人情况尚稳定:那么先用抗生素2-6周,以期彻底杀灭细菌再手术。这组病人,手术以后活下来的希望是最大的。
2.病人情况不太稳定:比较明显的心力衰竭、感染用药后控制不佳而持续发烧、脑梗死等等,那就可能等不了完成抗生素的疗程了,提前手术甚至抢救性手术,能活下来的希望就下降了。
3.脑出血:细菌如果掉入脑子,腐蚀脑内动脉造成脑出血,那就很凶险了,因为脑出血的病人去做心脏手术,心脏手术中需要用抗凝药等会加重出血,即使心脏修补良好,脑出血也致命,这组病人死亡率很高。
4.少部分心脏本身结构破损比较轻,感染的细菌也比较容易控制的病人,可以考虑不手术,比例非常低,但也容易再次发生感染。
本文是杨明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