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根吸收为哪番?
前些天上级大夫带我碰到一个主诉上下前牙松动的患者,检查发现牙周并没有明显炎症,牙齿也比较整齐,咬合没有明显异常。那么为什么松动呢,回顾病史,患者说之前做过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拆完弓丝后就发现了上下前牙区明显的松动,不敢咀嚼硬物。CT检查发现,上下前牙区的牙根基本上已经吸收一半了,还有几颗牙已经吸收接近2/3的牙根长度了。打个比方,就相当于撑起房子的是十根柱子,已经少了五六根了,房子自然是岌岌可危(如图1)。

图1:牙根吸收情况
什么是牙根吸收?正常的牙根在炎症、外伤等刺激下,牙根的组织变少,表现出结构破坏,体积变小、牙根变短等。在正畸治疗中发生的牙根吸收通常属于牙根外吸收。牙 根 外 吸 收 分 为 3 种 类 型:表面性吸收、炎症性吸收和替代性吸收。 有学者认为正畸导致的牙根吸收具有炎症反应的所有特征,并且是不可逆转的牙骨质丢失的牙根表面吸收,即正畸诱导致的炎性牙根吸收OIIRR ,通常会影响根尖三分之一,造成根尖部组织的永久性损失。
说到牙根吸收,其实没有那么可怕。首先,牙根吸收,并不代表牙齿就不能继续行使功能了,抛开程度谈危害,是不行的。其次,牙根吸收在正畸中的发生率是非常高的。正畸治疗后,全口的20多颗牙齿,或多或少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牙根吸收,有数据表明,正畸治疗中高达90%牙齿发生根尖外吸收, 其中多达15%的病例显示超过4 mm的严重根尖吸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牙根吸收较为严重,还是会影响到牙齿的稳定和功能,甚至导致正畸无法继续。总结一下,轻度的患者可能一生都不会出现临床症状;但是在一些重度(牙根缩短>4mm)患者中,这种根尖的组织损失会影响牙齿的寿命,甚至导致牙齿的移位和脱落。说到这,又想起自己正畸六年后的牙齿,依从性不好,没有每个月去复查,中间各种原因拖延,结果正畸结束后前牙出现了重度的牙根吸收,怪自己,想想还是有点难过,现如今只能好好的维护了(如图2)。

图二:本人正畸后的牙根吸收情况
面对这种常见的牙根吸收情况,也有相关的预防性治疗方法,比如药物治疗、低水平激光或超声治疗等,但是疗效以及临床上的证据还有所欠缺。患者年龄较大、 遗传易感性、切牙、 尖锐窄根、 大矫治力、 长矫治周期、根尖水平位移量较大、牙齿压低移动、 拔牙矫治等因素都增加了OIIRR的发生可能性。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轻力、间歇性加力等方式来降低牙根吸收的程度。此外正畸大夫可能还是需要定期的拍摄曲面体层或CT,来监测牙根的情况。
希望各位都能够接受正规、规范、安全的正畸治疗~正畸过程中也别忘了定期检查牙齿情况。
本文是邹沛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