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原体、病毒性及细菌性肺炎 CT差异!
肺炎是因各种因素所引起的一种气道终末端或者肺泡与肺间质的炎性反应,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和支原体等。
细菌性肺炎主要表现为片状实变影常伴含气支气管征,病毒性肺炎主要表现为多叶外周性分布的磨玻璃影伴碎石征及间质增厚,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为双下肺分布为主的间质性炎性反应伴细支气管壁增厚。
细菌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 bacterial pneumonia)是最为常见的肺炎类型,它是由不同菌种感染而导致的肺部炎性反应。临床表现为咳嗽、寒颤、高热和咯脓性或铁锈色痰等,主要发病机制为定植在肺部的细菌损伤肺泡壁引起的渗出性炎性反应,病理上表现为细支气管及肺泡内被大量渗出物所充填,继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肺实变。在大片肺实变影的衬托下,未充填渗出物的支气管穿行其中,表现为含气支气管征。
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在临床并不少见,主要致病源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及巨细胞病毒等,成人中流感病毒感染最为常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干咳等。
病毒性肺炎是间质性改变为主的肺炎。肺磨玻璃影为肺内片状稍高密度影,其内肺纹理显示较清晰,病理上为肺泡间及细支气管的结缔组织水肿、充血及炎性细胞浸润,造成肺泡壁加厚,但肺泡腔单纯呈轻度炎性改变,其内仅含少许渗出的炎性细胞与浆液。碎石征为肺内胸膜下区多发的大小不一小斑片状稍高密度影,呈碎路石样分布,边界较清晰,其病理上表现为肺间质较多的液体和细胞渗出。
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大小约200nm,可通过分泌物和空气传播,引发局部流行。
支原体肺炎的患者发热和咳嗽症状重,而体征表现相对较轻,缺乏特异性。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的确诊依赖于特异性抗体检测,但其早期常呈阴性,因此CT检查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CT 征象上,支原体肺炎与病毒性肺炎在磨玻璃影、间质增厚等征象上存在重叠,没有显著性差异,这给鉴别造成一定困难,但支原体肺炎双下肺分布居多,且支原体肺炎的支气管壁增厚这一征象与其余两组存在显著差异,其病理基础可能与支原体侵犯肺间质、导致细支气管黏膜水肿、多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参考文献:
[1]赵志勇,郑昊宇,张巍.细菌性、病毒性及支原体肺炎的高分辨率CT征象分析与鉴别[J].武警医学,2020,31(09):774-777.

本文是沈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