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张临友 人已读
1.认识胸腺瘤
胸腺是位于胸骨柄后方的前纵隔上部,心脏前方的免疫器官。在这里,肿瘤的发生虽然相对罕见,但一旦发生,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胸腺瘤就是长在胸腺位置上的实质性肿瘤,绝大多数发生在50-60岁,但是其他年龄的人也可以患此病,儿童也可发生胸腺瘤,但是非常少见。
胸腺瘤分为良性胸腺瘤和侵袭性胸腺瘤。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良性的胸腺瘤也是具有潜在的恶性特征,也就是说一开始判断为良性的胸腺瘤在治疗或者术后复查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为复发和多处转移,呈现恶性特征。
病理分类:胸腺瘤分为八种类型,分别是A型、AB型、B1型、B2型、B3型、伴有淋巴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生化型胸腺瘤和脂肪纤维腺瘤。在A至B3型胸腺瘤中,随着分型的增加,恶性程度逐渐增高。还有一种生物学表现及预后较差的病理类型,叫C型胸腺瘤,也就是胸腺癌,其高度恶性,侵袭性强。
2.胸腺瘤的症状
早期肿瘤体积较小时,患者常无明显症状,仅在偶然体检时发现,随着肿瘤增大,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出现咳嗽、胸痛、喘鸣、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合并重症肌无力,出现病理性疲劳、上睑下垂、复视和眼肌麻痹、构音障碍等,严重时还可表现为吞咽困难、呼吸肌无力,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自己或亲友出现上述症状,不可大意,应该尽快就医。
3.胸腺瘤的诊断
胸部CT:是先进而敏感的检查纵隔肿瘤的方法,它能准确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突向一侧还是双侧、肿瘤的边缘、有无周围浸润以及外科可切除性的判断。
针刺活检:可在超声、CT或透视指引下进行活检,检诊断本病的敏感性可以达到95%。做细胞学及病理检查,有助于对胸腺瘤与纵隔淋巴瘤和其他恶性病变进行鉴别。
其他:MRI可以区分囊实性病变、鉴别坏死及软组织成分。PET扫描的全身成像用于评估分期,对可疑复发转移灶进行鉴别。
4. 胸腺瘤的治疗
胸腺瘤一经诊断尽早手术切除。胸腺瘤虽为一种惰性肿瘤,但会渐渐增大并压迫邻近组织器官,产生上文所说的各种症状。对于大多数胸腺瘤患者来说,外科切除的预后较好,部分切除者术后通过放射治疗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而对于无法手术切除(比如巨大胸腺瘤或侵犯心包、大血管的)或已出现远处器官转移(肝、骨)的胸腺瘤患者,可以选择全身性系统性治疗,包括化疗及靶向治疗等。因此,有些胸腺瘤患者可能需要和胸部内科、外科及放疗科专家一起探讨病情,制定适合自己疾病特点的综合治疗方案。
5.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治疗结束后,定期随访和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一般需要隔3-6月复查胸部增强CT。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也可能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pxz2BqI5RVcLettpKu4SQ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