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是指胆囊中发生结石的疾病。胆囊结石可以无症状,也可表现为胆绞痛、餐后饱胀等,具体临床表现取决于胆结石的部位、是否造成胆道梗阻和感染等因素。
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年人,发病率在 40 岁后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多于男性。在我国经济发达城市及西北地区的胆囊结石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
胆囊结石是指胆囊中发生结石的疾病。胆囊结石可以无症状,也可表现为胆绞痛、餐后饱胀等,具体临床表现取决于胆结石的部位、是否造成胆道梗阻和感染等因素。
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年人,发病率在 40 岁后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多于男性。在我国经济发达城市及西北地区的胆囊结石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
胆囊结石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胆汁中胆固醇、卵磷脂和胆盐等物质浓度过高或代谢异常所致,常见诱发因素有:
胆囊结石的典型表现为胆绞痛,但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大多数是在常规体检中发现。有时可以伴有轻微不适被误认为是胃病而没有及时就诊。
胆绞痛:表现为呈持续性右上腹痛,阵发性加剧,可以向右肩背放射,往往会伴有恶心、呕吐。有部分患者可以在几小时后临床症状自行缓解。
上腹隐痛:多在进食过多、吃油腻食物、工作紧张、休息不好时出现,有时会伴有腹胀、恶心、嗳气等症状。
胆囊结石的发生主要与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可通过以下方式预防:
胆囊结石主要通过血常规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和评估。
胆囊结石的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建议不实施治疗,每年体检并行腹部超声检查。但如果合并以下情况,需要及时治疗。
非手术治疗方法的适应情况很有限,对胆囊结石的性质、数量、大小都有一定的要求,疗程较长,且治疗后容易复发,所以需要根据医生建议谨慎选择。
药物治疗
碎石治疗
手术治疗的主要方式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其微创、并发症少、适应证广、疗效明确、不存在胆囊结石复发等原因,目前已成为胆囊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由于切除了胆囊,丧失了胆囊浓缩、储存、排放胆汁的功能,会导致患者术后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保胆取石术由于存在易复发等问题,目前已基本不做推荐。
问:胆囊结石痛怎么缓解?
答:由胆囊结石引起的疼痛发作时,应该卧位休息,处于卧位可以缓解腹痛,也可以用双手适当地压迫腹部,缓和腹痛。
如果疼痛十分严重,没有缓解的情况,可用热毛巾热敷右乳房下方的期门穴或剑突下的胃脘部,疼痛大部分可能会减轻。如果疼痛仍然不能缓解,应在医院就诊,进行药物控制。
胆囊结石患者的饮食控制很重要,饮食建议包括:
胆囊结石可以通过手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一般预后较好。
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如果不及时就医,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胆囊结石的相关并发症有:胆囊炎症、胆总管阻塞、胰管阻塞、胆囊癌。
问:切除胆囊后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答:切除胆囊后的患者,由于短期内缺失了胆囊贮存浓缩胆汁的功能,故临床上可出现相应的消化道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消化不良等,由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受到较大影响,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脂肪泻、消瘦的情况。
胆囊切除以后,胆管会相应的增粗,以便储存更多的胆汁,因此胆囊切除术后一般 3~6 个月,患者的上述症状会逐渐的减轻甚至消失。
因此,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短期内会产生消化不良等症状,但是对于长期预后一般没有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