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谢荣会 三甲
谢荣会 医师
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 针灸科

针灸治疗肌肉痉挛临床研究进展

2507人已读

肌肉痉挛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临床体征之一,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患者肢体被动运动阻力的速度依赖性增强[1]。其临床表现为肌肉张力增高、深肌腱反射活跃甚至亢进,此系缺乏上位中枢的抑制所致[2]。据估计全世界有肌肉痉挛患者超过1200 万[3],20%~40%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3个月内[4],60%的重度多发性硬化患者以及75%的重度创伤性脑损伤后身体残疾的患者会发生肌肉痉挛[5]

当痉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或引起严重疼痛、导致挛缩时,亦或其所致的尴尬使患者隔离社会、慢性疼痛导致抑郁等心理改变时,均要求予以积极处理[6]

1 肌肉痉挛的发生机制

上运动神经元的损伤容易造成肌肉痉挛,这些损伤通常包括脑中风、多发性硬化、脊髓损伤、脑损伤、脑瘫以及其他大脑或脊髓病变。目前,关于痉挛的机制包括肌梭运动活动过度、脊神经节段的异常兴奋、运动神经元活动增强等[7]。目前认为其主要源于反射过程中中枢抑制作用的减弱,同时也存在中枢兴奋作用的增强[8]

中医学理论认为肌肉痉挛属“筋痹”范畴。《素问·长刺节论篇》曰:“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炅病已止”。《素问·痹论篇》曰:“痹,……其留连筋骨者痛久。”《灵枢·经筋》篇认为如果经筋有病,就会发生挚引、疼痛、转筋以及痹症,指出“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9]。《灵枢·官针》篇提出了运用“恢刺”“关刺”治疗筋急、筋痹等。《医宗金鉴》曰:“筋痹,筋挛节痛,屈而不伸也”。

2 针灸治疗肌肉痉挛临床进展

2.1 毫针疗法曾超高等[10]在对135 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发现,行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组的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以及事件相关电位ERP P300 潜伏期、波幅均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组,明确了靳三针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徐亚莉等[11]在针对63例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的一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发现,针刺疗法组患者在治疗后较对照组患者的Ashworth 评分明显降低(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增加(P<0.01)、正中神经F 波波幅参数明显降低(P<0.05),证明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简便、有效、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娄必丹等[12]在对106例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进行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中,张力平衡针法组采用张力平衡针法,分别于上、下肢伸肌、屈肌处取穴,经30天的临床治疗,发现张力平衡针法组在对患者的肌力、肌张力评分、肌痉挛状态评分、关节活动度等方面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针法组(P<0.05),证明在伸肌、屈肌对应部位同时取穴的张力平衡针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肌痉挛状态。张自茂等[13]针刺患肢对侧头部运动区及患肢屈肌侧极泉、尺泽、大陵和伸肌侧肩髃、天井、阳池等穴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在一项总数60 例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中发现,该针刺组患者在治疗后与痉挛肌电刺激组比较,在改良Ashworth 评分、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以及改良Barthel 指数等疗效评价指标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1),证明适宜的针刺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有效方法,特别对上肢轻、中度痉挛疗效显著。吉学群等[14]在对60例中风后痉挛患者的随机临床研究中发现,观察组采用项针、腹针相结合,取风府、风池、天柱、中脘、关元等穴;对照组行患肢局部取穴针刺,穴取臂臑、曲池、环跳、伏兔等。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患侧上下肢Ashworth 分级和Fugel-Meyer 评分明显改善,痉挛侧上肢肌电F 波波幅下降、时限缩短、阈值增高(均P<0.01)。在改善患者上下肢Fugel-Meyer 评分、下肢Ashworth 分级、痉挛侧上肢肌电F 波波幅、时限及阈值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50.0%(P<0.01)。从而得出结论,项针加腹针能降低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

2.2 电针、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谢菊英等[15]将3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水疗、痉挛机治疗等常规康复疗法,治疗组除采用常规康复疗法外,加用电针华佗夹脊穴治疗,取自颈7 至腰5 相应华佗夹脊穴,采用连续波,强度以肌肉或针柄微颤动为度,30 min/ 次,1 次/d,1个月为1 疗程,共3 个疗程。发现治疗组更能降低改良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证明电针华佗夹脊穴对改善小儿脑瘫肌痉挛有较好疗效,且适度延长治疗时间,疗效更好。王英姿等[16]将100例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按入院先后半随机分为电针加运动疗法组(治疗组)和单纯运动疗法组(对照组),治疗前后采用Ashworth 痉挛量表及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表比较肢体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结果显示治疗组改善肌痉挛和肢体运动功能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从而证明中等强度的低频率、断续波电针拮抗肌穴位加运动疗法比单纯运动疗法更有利于脑卒中后肌痉挛的康复。盛国滨等[17]对48例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进行随机临床研究,经筋治疗组选取患侧上肢的手阳明经循行所过的位于肩、肘、腕的经筋结点,下肢取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阳经循行所过的位于股外侧、膝外侧、外踝的经筋结点,并连接电针,正极连接肢体近端,负极连接肢体远端,采用疏波治疗。发现经筋电针治疗组较常规患肢局部取穴组患者,以Ashworth 评分为代表的总有效率明显改善(P<0.01),说明经筋电针治疗组的疗效较优,能够有效地改善中风后肌肉的痉挛状态,降低肌肉张力,帮助患者恢复肢体活动,减少致残率。严伟等[18]对68例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的随机临床研究发现,采用变频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的患者,患侧上肢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虽然疗效与常规针刺组没有差异(P>0.05),但患者更易接受,特别适合惧针者。吴立红等[19]将50名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合康复组,综合组采用频率为20 Hz的方波脉冲经皮电刺激,将自粘电极分别贴于患肢的手三里、天井穴处,强度以出现明显的动作,如伸肘、伸腕,且患者自感舒适为度,时间30分钟,1次/d,同时结合康复训练。对比单纯康复治疗组,综合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 指数评分改善明显,2组间各项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证明如在康复训练的同时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手三里、天井穴,对于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疗效更佳。

2.3 灸法、火针、推拿疗法卢条香等[20]在对60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的随机临床研究中发现,采用温针灸治疗的患者较单纯针刺患者患侧肢体的Ashworth 痉挛评分、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以及Barthel 指数评定等均有所改善,提示温针灸疗法综合了针刺和艾灸效应,对缓解脑卒中患者的痉挛状态具有很好的疗效。王桂芳[21]对60例脑血管病后肌肉痉挛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治疗组在常规局部取穴加电针的基础上结合痉挛肌上火针多针点刺,对比单纯常规局部取穴加电针治疗的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上肢改良Ashworth痉挛评价、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价以及Barthel指数评价改善更加明显,提示常规局部取穴加电针治疗配合痉挛肌上火针多针点刺,对于改善脑血管病后肢体痉挛程度具有很好的效果。叶兵等[22]在60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的随机临床研究中,治疗组采用逆推足三阴经结合常规治疗的方法,对比单纯应用常规疗法的对照组,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明显改善(P<0.05),提示逆推足三阴经对于下肢痉挛状态的缓解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2.4 其他疗法郑文凯等[23]在72例中风后上肢肌肉痉挛患者的临床研究中,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加患肢曲泽、尺泽两穴交替放血,每次选一穴,在出血点拔火罐,留罐15~20 分钟,放血量50~150 mL。对比单纯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治疗组的患者Ashworth 痉挛评分明显降低(P<0.05),证明刺络放血疗法对于缓解中风患者的肌肉痉挛具有很好的作用。张素洁等[24]对60例脊髓损伤并发肌肉痉挛患者的随机临床研究中,观察组取受伤部位脊柱两侧夹脊穴各4个穴及肾俞、上髎。次髎、阳陵泉、悬钟,应用纳米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贴敷氧化锌贴片,取穴、疗程与观察组相同。2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好转,2组间改良Ashworth 痉挛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纳米穴位贴敷疗法简单易行、安全无副作用,是缓解脊髓损伤并发肌肉痉挛的又一新途径。

3 结语

临床研究证明针灸疗法对肌肉痉挛的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首先在临床试验设计方面,有必要按照国际通行的随机临床研究设计方案(如,CONSORT 声明2010版[25])进行严谨的设计与报告,才能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为临床医生提供完整、透明的针灸临床治疗肌肉痉挛的方案,以供选择。其次,肌肉痉挛的临床评估对于该病的治疗非常重要,评估应包括生理学、功肢体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社会心理学等多角度的动态评估,以明确不同阶段的治疗目标。最后,在明确了临床治疗目标后,应以常规物理治疗为基础,结合祖国传统针灸疗法的优势,综合现代医学的多种治疗手段,鼓励采取良性体位,制订出肌肉痉挛临床治疗的综合方案,为患者解除痉挛病痛。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谢荣会
谢荣会 医师
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 针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