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一种经常被忽视的常见病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是指肝胰壶腹括约肌运动功能异常或存在结构性改变(如炎性狭窄),在临床上导致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胰腺炎和肝功能异常。过去认为该疾病在我国发病率较低,其实是临床医师对该疾病认识不足,导致许多患者未能获得正确诊断。
SOD多见于胆囊切除术后的女性患者,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患者最多的主诉为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疼痛。在过去,排除了其他器质性疾病,如胆总管结石、胆道肿瘤后,常将其笼统称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这其实是不严谨的、不正确的,因为SOD也可见于胆囊未切除的患者。错误的诊断往往意味着患者不能及时获得有效的治疗。根据我们治疗该疾病的经验,现将SOD的特点总结如下:
1. 女性患者多见;
2. 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多见;
3. 有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痛;
4. 有胰腺炎病史;
5. 影像学检查可见胆总管扩张及胆总管下端狭窄;
6. 实验室检查可见肝酶异常增高或血淀粉酶增高;
7. 排除了胆道系统器质性疾病及其他脏器的疾病;
当符合3、5、6、7条件时,就基本可以确诊SOD,并且该类患者接受内镜微创治疗后症状可迅速缓解,疗效十分显著。
普陀医院微创外科肝胆治疗组近期连续治疗多例SOD患者,这些患者在接受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取得良好效果。
病例1,患者,女性,55岁,反复发作右上腹痛,伴高热,体温39度,预抗感染治疗后均可好转,外院多次治疗未能明确病因。辅助检查:肝功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正常,碱性磷酸酶及γ-GT增高;MRCP提示胆总管扩张。入住我院后诊断为SOD,并接受ERCP治疗,该患者术中见十二指肠乳头开口狭小,行乳头切开术,术后恢复顺利,随访至今,未再出现腹痛、发热等症状。
图1 患者MRCP影像,见胆总管扩张
图2 内镜下见十二指肠乳头开口狭小
图3 插管成功后胆道造影,排除胆道肿瘤
图4 行乳头切开后的情况
病例2 患者,女性,56岁,反复发作右上腹痛,无发热。辅助检查:肝功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轻度增高,碱性磷酸酶及γ-GT增高;MRCP提示胆总管扩张。入住我院后诊断为SOD,并接受ERCP治疗,术中所见与病例1相似,行乳头切开术,术后恢复顺利,随访至今,未再出现腹痛等症状。
图1 MRCP提示胆管扩张
图2 内镜下见乳头开口较小,插管成功后留置导丝
图3 行乳头切开术
病例3 患者,女性,50岁,反复发作右上腹痛,无发热,有胰腺炎病史。辅助检查:肝功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正常,碱性磷酸酶及γ-GT增高;MRCP提示胆总管扩张。入住我院后诊断为SOD,并接受ERCP治疗,行乳头切开术,术后恢复顺利,随访至今,未再出现腹痛等症状。
图1 MRCP提示胆管扩张
图2 插管成功后见胆总管轻度扩张,结合病史,考虑SOD
图3 切开后的十二指肠乳头
本文系李炜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李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