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于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痛性皮疹。带状疱疹发生于感染过疱疹病毒者,是宿主病毒的再活动。常发生于感染疱疹病毒多年以后。带状疱疹是传染性的,可以引起疱疹。然而,接触带状疱疹病人或疱疹病人不一定发生到状疱疹。
病因:接触感染疱疹病毒后,病毒经皮肤沿着神经到神经根移行。疱疹病毒处于冬眠状态。当病毒再活跃时,它沿神经通路到皮肤。还不知道什么原因引起病毒再活动。多影响老年人,但也偶尔见于1随内患水痘的儿童,及免疫缺陷的人,如HIV或化疗者。但多数患者的免疫功能是正常的。
症状:
l 第一表现是沿神经部位的灼痛感。典型的分布是身体的半圈。疼痛及随后出现相应部位的皮疹,几乎都是在身体的一侧。
l 典型的可伴有发热和淋巴结肿大。
l 疼痛2-3天后出现典型的皮疹:
l 3-5天皮疹达高峰。以后结痂,2-3周后结痂消失。
l 一些人,皮疹部位结痂消退后仍特别疼痛,持续数周至数月。称为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至少十分之一特别常见于80岁以上老人。
其它表现:
l 皮疹合并细菌感染
l 接近眼睛的部位发生但状疱疹或鼻尖,可能出现角膜结痂而影响视力
l 偶尔可发生在面部,可出现一过性失聪、面瘫和感觉减退。
预防:可以使用疫苗预防。目的是提高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有助于预防潜在的病毒再活动和引起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自2013年九月,英国已经把带状疱疹疫苗列入70岁以上老人的计划免疫中。
治疗:虽然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但必须在出现疼痛的尽早使用。一旦皮疹出现超过48小时,疗效将降低。药物可以减短病程和预防蔓延。并可减少疱疹后神经痛的时间。
本文是付晓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