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发表者:杨海飞 人已读
蒽环类抗肿瘤药,包括多柔比星、表柔比星和吡柔比星。
一、诞生
1957年从链霉菌中分离出第一代蒽环类抗肿瘤药物柔红霉素以来,随后通过化学结构的修饰得到多柔比星、表柔比星及吡柔比星。
二、结构
蒽环类抗肿瘤药为由1个四环的发色团(糖苷配基)通过糖苷键与1个或多个糖或氨基糖连接而成,而不同的蒽环类,其配基或糖互有差异。
三、作用机制
三种蒽环类抗肿瘤作用相似,嵌入DNA碱基对间,使碱基对之间的距离由原来的0.34nm增至0.68nm,引起DNA的裂解,干扰转录过程,阻止mRNA合成;另外还能抑制DNA聚合酶及拓扑异构酶Ⅱ活性,干扰DNA合成。
四、药代动力学
1、吸收:
口服均无效,需静脉输注;
2、分布:
多柔比星--静脉给药后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很低,迅速分布于心、肾、肝、脾、肺组织中,但不能透过血脑屏障。
表柔比星--静脉给药后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吡柔比星--静脉给药后迅速吸收,组织分布广,以脾、肺及肾组织浓度高,心脏内较低,半衰期明显低于多柔比星。
3、代谢与排泄:均通过肝脏代谢,以胆汁排泄为主,少部分经肾脏排泄。
五、适应症
均为广谱抗肿瘤药,适用于急性白血病、乳腺癌、肺癌、卵巢癌等。
六、用法用量
多柔比星--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后静脉滴注,可进行腔内注射或膀胱灌注,但不能鞘内注射;
表柔比星--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溶解后静脉滴注;(如选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其含量下降速度很快,1h后的含量平均下降率大于5%,放置12h后,剩余含量仅为原含量的50%,因此建议选用生理盐水配伍)
吡柔比星--建议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稀释静脉滴注,也可以膀胱灌注及动脉给药(吡柔比星难溶于氯化钠注射液,因此不宜选用生理盐水作溶剂)
七、心脏毒性
蒽环类药物具有亲心肌特性,更易在心肌细胞停留,而心脏组织缺少过氧化氢酶,抗氧化能力较弱,而药物鳌合铁离子后触发氧自由基,导致心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和心肌线粒体DNA的损伤。
为了有效预防蒽环类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应在第1次使用蒽环类药物前联合应用右丙亚胺。
右丙亚胺与蒽环的剂量比如下:
多柔比星:右丙亚胺=1:20
表柔比星:右丙亚胺=1:10
吡柔比星:右丙亚胺=1:20
另外还有其他的心脏保护剂,包括辅酶Q10,左卡尼汀,N-乙酰半胱氨酸,抗氧化剂(VC、VE)以及其他的铁螯合剂(如去铁敏等),或许具有一定的心脏保护效果,但是用于防治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只有右丙亚胺可使经过蒽环药治疗的病人心衰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本文是杨海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