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肾衰竭患者需要关注什么?
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以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综合征。按血肌酐异常水平的高低分为肾功能代偿期、肾功能失代偿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临床中很多患者非常在意自己的肌酐值高低,而往往不注重其他并发症的存在。肌酐值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真的有必要在意肌酐的高低吗?
首先必须明肌酐是什么?简单来说肌酐是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由机体代谢产生,经肾脏随尿排出。专业一点来说,肌酐是由肌酸和磷酸肌酸代谢产生,肌酸和磷酸肌酸是机体能量储存与利用的重要化合物,它们又由氨基酸代谢产生,氨基酸是蛋白质代谢的单位。所以只要人活着,就存在能量代谢,就会产生代谢废物,就会产生肌酐。正常人体的肾脏,通过水液调节,溶质滤过使生成的肌酐及时排出,保证体内废物维持在一定水平,当肾功能出现衰竭,代谢废物排出障碍,当我们抽血检查时就会发现血中肌酐水平增高,提示肾功能不全。因为能够影响肌酐高低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生成和排出两个方面,前面已经说了肌酐来源于能量代谢,原料是蛋白质,所以人体能量代谢高低,机体蛋白质含量及摄入量均会影响肌酐值;肾脏的排泄能力,尿液量等同样会影响肌酐值。简单来说,饮食、运动量、尿量、机体状态(发热、应激、饥饿、出血及消耗性疾病)、药物、检验误差等或多或少都会对肌酐值有所影响。就如同一个人的血压一样,不同的时间点检测的值是不一样的。
对于慢性肾衰竭肌酐升高的患者来说,只要肌酐能够稳定在一个平均值,就可说明肾功能相对稳定,一次检查肌酐高5个或10个绝对值真的无所谓,一般我们建议短期内肌酐增长不超过30%,每年升高不超50ummol/l,均属于可控范围。当我们在1-3月内复查肌酐升高过快超过30%,此时需引起重视,应及时就医,去除可能存在的加重肌酐进展的因素。目前很多住院患者经过治疗,肌酐值不降反升的大有存在,此类患者肌酐值只是极轻度升高,真的不必引起恐慌。可能和上述所说的饮食、运动量、尿量等有关系。尤其对于透析替代的患者肌酐高低波动更不需要担心,因为即使规律的血液透析治疗,也只能替代肾脏大约7%的功能,这就意味着即使透析,患者仍处于肾功能衰竭的尿毒症期,所以患者肌酐值一般维持在600-800ummol/l左右。
所以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不要过于关注某一点的肌酐值,要注意某一时间段内的肌酐平均水平,看是否稳定。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1、饮食、休息的情况;2、原发病控制的情况(蛋白尿、血糖、血压等);3、并发症控制的情况,包括:贫血、高血压、钙磷代谢、心功能情况等。因为这些方面控制不良会加重肾脏损害,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本文是孙福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