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心脏外科看病前你必须要知道的十件事
1.什么是心脏外科?
心脏外科,顾名思义,就是诊疗需要手术干预的心脏和连接心脏的主动脉相关疾病的科室。如果你只是高血压、心脏病开药去心血管内科即可。当然也有患者嫌内科排队时间太长,看外科病人少顺道过来开个药,这个……原则上我们也是没办法拒绝的。另外,周围血管疾病不是本科室服务范畴,比如想看下肢静脉曲张疾病,请务必挂普外科的血管外科号。
2.哪些心脏疾病需要手术干预?
拿出你的心脏超声报告,结果描述中如果瓣膜狭窄或者关闭不全达到中度以上,同时自己平时也有活动后胸闷或下肢水肿的情况,就要赶紧来就诊咨询了。冠心病的治疗一般心内科医生会推荐支架,但支架价格昂贵,也有诸多缺点。若患者有多支冠脉病变,或者合并心脏瓣膜病,还是建议来外科行手术治疗。儿童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只能通过心脏外科手术方式才能治愈,如确诊需要尽早治疗。主动脉相关疾病,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常十分凶险,一经诊断,要及时来就诊,千万不能犹豫。当然房颤的外科治疗也是独树一帜,具有较大的优势和疗效。
3.房颤不是心内科看的么?怎么也可以手术治疗?
大部分房颤患者选择内科治疗都是忌惮于外科手术操作本身,但相对于内科,外科手术治疗房颤本质上是有显著优势的。抛开房颤本身矫治效果不谈,外科手术操作可以同时切除左心耳,而绝大多数造成脑中风的血栓都源自这个部位,切除意味着一劳永逸。外科单纯行房颤治疗可以使用纯胸腔镜的微创治疗方式,只需左右两侧开几个小洞即可完成操作,创伤小,恢复快。很多房颤患者常合并瓣膜相关疾病,通过手术操作,一石二鸟,几种问题可以同时得到解决。
4.来心脏外科看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通常胸部的正侧位X片、心电图、心脏超声这三项检查可以初步诊断绝大多数心脏外科相关疾病,所以看病之前尤其是看专家号之前,务必先行这三项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既往曾经有相关的检查报告和影像资料务必一同携带,方便医生评估病情进展,判断手术时机。特殊的如冠心病确诊需要行冠脉造影,通常需要住院检查。
5.心脏手术风险大吗?成功率高不高?
在所有外科手术中,心脏手术应该是风险最高的。大部分心脏手术术中需要使用药物使心脏停止跳动,以满足手术操作的需要,待手术结束后再使心脏恢复跳动。这个过程即使不做任何操作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更何况医生需要在心脏上进行一系列的切开缝合操作,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不过如今心脏外科手术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手术成功率很高,好的医院心脏外科手术后死亡率低于1%。但偶尔也会有病情相对较重或年纪较大、慢性病缠身的患者难以闯过手术关,惋惜之余,也不禁想要提醒大家,有病需要及时医治,切忌讳疾忌医。
6.心脏手术花费高吗?最多要花多少钱?
心脏外科手术风险大,相对的手术费用也高于一般手术。同时手术过程需要更换瓣膜等操作,需要额外的一大笔花费。大部分患者术后需要在重症监护室治疗,具体恢复日期要根据各人病情和手术状况而定。由于重症病房收费较高,这也无形中增加了整个住院花费,至于最多花费多少则很难预估。依我个人经验来看,大部分心脏外科患者整个住院过程花费大概在十几万~二十万之间,一些在监护病房住的久的会多花不少。当然医保是可以报销很大一部分的,尤其在医用瓣膜的选择上,患者可选择价格较低、医保报销范围内的瓣膜,可以大大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7.心脏手术后预后怎么样?不会人财两空吧?
心脏手术技术发展最初就是从治疗小孩子的先天性心脏病开始的,就像古装剧中描述的,一些皇子自幼患有“心症”,体弱多病,基本活不了几年。但通过心脏外科的手术,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在术后除了体表的伤疤,和正常人没有二样。这就是心脏手术的神奇之处,它对于疾病本身的纠治是立竿见影的,其效果常常让人难以置信。比如我曾经诊治过的一例瓣膜病患者,术前因心衰肺水肿整日端坐在床上咳嗽不停,彻夜难眠,和我倾诉我几次因太过痛苦想要放弃治疗的想法。手术之后,咳嗽和不适症状完全消失,患者脸上的愁容也早已被感激的笑容所取代,这也是心脏外科医生最具成就感的时刻。当然,也有一些病情较重的患者即使接受手术最终也难逃疾病的噩运,但终末期的心脏病患者即使不去手术干预,生存期也不会太久,且生存质量极低。作为患者和患者家属本身,付出一些金钱和精力为此奋力一搏也是值得的。
8.手术可不可以微创做,和开大刀比效果怎么样?
传统心脏手术最大的缺陷就是创伤较大,需要劈开胸骨,术后患者恢复期较长。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采用微创小切口的方式做心脏外科手术。相对于普通的开大刀方式,微创手术恢复期短,切口美观,患者痛苦小。但微创心脏手术难度明显增加,目前运用还比较有限,具体能否行微创治疗还要根据患者自身条件和手术医生对于病情的判断决定。现在也已经有微创行主动脉瓣置换的技术(TAVI)逐渐开展和成熟,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脏外科的发展方向也会不断微创化。
9.我到底是换机械瓣还是生物瓣好?进口的还是国产的?
选机械瓣还是生物瓣,这个问题同选择鱼还是熊掌一样,好处难以兼得。机械瓣一般可用终身,但服用抗凝药物也是终身。这就带来很多问题,比如想要做一些有创操作,比如胃镜,为避免出血并发症就需要提前停药更换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而长期服用华法林可能会对怀孕和生育带来不可预知的影响。我曾接诊过一例女性患者,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幼年换瓣,为了生育选择了生物瓣膜,如今已年过三旬,自己也已为人妻为人母,结果生物瓣膜因过了年限损坏需要重新接受心脏手术。这种选择是付出了巨大代价,同时也是震撼人心的。临床上一般年纪较轻的,选择机械瓣,避免二次手术;年纪较大的,选择生物瓣,提高生活质量,但具体的选择仍需要根据各人情况由医生和患者共同决定。至于进口或者国产,本质上来讲,就像进口和国产车,虽然国外的工艺一般是优于国内的,但也并不代表价格高的进口瓣膜使用年限或效果就一定优于国内,至少国产的还有价格优势,一些产品还在医保范围内。所以进口还是国产的选择,主要依据患者经济状况和个人意愿决定。
10.心脏手术开了10多年了一直很好,现在怎么又有症状了?
人的心脏就像汽车引擎,出现问题需要修理,但修理完也不代表就不会再出问题。上了年纪的人和上了年纪的车一样,引擎即使不出问题其功能也是在不断退化的,更何况是经过大修的心脏术后患者,所以手术过后定期返院复查尤为重要。经常遇到一些患者,术后一两年复查的很积极,之后自觉身体无恙已完全恢复,就再也不来医院。等十多年后察觉身体不适才想起要返院复查,结果心脏又出了问题,二次开刀也是不可避免。一些小毛病若能及时发现,早期干预,可以显著延缓病情的进展。所以当医生苦口婆心的让你定期复查,一定要坚持下去,健康才会一直相伴于你!
本文是刘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