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部肿物鉴别——颌下腺炎
颌下腺炎主要表现在颌下区发生疼痛性肿块。关于其分类,有学者根据其导管是否阻塞而分为阻塞性颌下腺炎与非阻塞性颌下腺炎。阻塞性颌下腺炎系指由于结石、异物、瘢痕收缩或口底肿瘤的压迫等原因造成颌下腺导管阻塞而发生的颌下腺炎;非阻塞性颌下腺炎系指由于细菌、病毒感染所致的颌下腺炎。目前,临床上习惯于按病程的长短、感染因素分为慢性颌下腺炎、急性颌下腺炎以及流行性颌下腺炎三类。
特点:
1,慢性颌下腺炎:病史较长,由数月至数年不等。初期症状轻微,常不为患者所注意。以后颌下区出现不适或轻微疼痛,其导管口有带咸味的分泌物流出。挤压颌下腺可见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溢出,尤以晨间起床后压出的分泌物比较浓稠。
导管有阻塞时颌下腺肿痛,口涎减少。看见食物或进食时、特别是进酸味饮食时,受累腺体出现剧痛,腺体肿大。食后,肿大及疼痛症状减轻,甚至消失。
临床检查在颌下区可扪及肿大的颌下腺,质较硬,有压痛。导管口水肿,轻度发红。口底部触诊时往往可扪及条索状颌下腺导管或导管结石。颌下腺造影可见主导管粗细不匀呈腊肠状。
2,急性颌下腺炎:与一般急性炎症相同,口底与颌下部肿胀明显,并有疼痛。颌下区压痛明显,边界不清,表面皮肤发红。舌下肉阜及颌下腺导管口红肿,压迫腺体有脓液自导管口流出。患者往往伴有全身反应,如体温升高、脉搏、呼吸增快,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白细胞增多等急性炎症表现。
3,流行性颌下腺炎:多发生于儿童,与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因及症状相同患儿往往同时患有流行性腮腺炎。有传染接触史时可作为诊断依据。颌下区肿胀,但导管口无红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不高,但分类计数中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血清学检查可查觉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急性期血液及尿液中的淀粉酶可能升高。
鉴别诊断:
1,慢性颌下淋巴结炎:表现为颌下区肿块,有反复肿大的病史。包块直径一般不超过2cm。颌下腺导管口正常,无进食后肿大及涎绞痛症状。X线造影摄片检查为正常颌下腺影像。
2,颌下腺肿瘤:常表现为持续性增大,一般无炎症表现,抗炎治疗无效。恶性肿瘤常累及舌神经、舌下神经、面神经下颌缘支引起相应的功能障碍。颌下腺造影可见占位性病变。
3,急性牙源性颌下蜂窝织炎:与急性颌下腺炎一样表现为急性炎症,但无慢性颌下腺炎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口腔有明显的牙源性病灶。
处理:急性颌下腺炎与一般急性炎症处理相同。慢性颌下腺炎伴有导管、腺泡破坏者,宜作颌下腺摘除术。流行性颌下腺炎的治疗与流行性腮腺炎相同,行抗病毒治疗。
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口腔科魏博医师
本文是魏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