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胡光富 人已读
文/胡光富 校/汪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
您可能常常听说的是创伤后应激障碍,这是创伤后所导致的一类心理障碍。然而,创伤也会带给我们积极的改变,这种积极的改变,也就是创伤后成长,却可能常常被您所忽视。下面让我们来聊聊创伤后成长尤其是乳腺癌创伤后成长吧,看看创伤后成长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以及我们该如何加强呢。
中国人一向把困境视为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老外也不例外,尼采说: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听了上面这两句话,您也许已经理解了创伤后成长的概念了吧。创伤后成长是遭遇创伤或危机后发生的积极变化,不仅没有被严重的危机压垮,不仅是恢复到遭受危机之前的适应状态,而是个体的积极发展和成长。
图一 创伤后的三种自我调整模式方式(O’Leary and lckovics,1995)
正如图一所示,这里的创伤事件是得了乳腺癌,一部分人患病后功能水平下降并随时间延长而不受影响,一部分人则逐渐康复到原有的功能水平,而还有另一部分人则可以得到成长,超过原有的功能水平。这些得到成长的乳腺癌患者会发生三种转变。首先是个人转变,她们可能痛失乳房,但她们学会了自我接纳,寻获到新的内在支持力量。其次是观念转变,她们可能曾经忙忙碌碌追求金钱和地位,如今珍惜生活中的点滴快乐才是她们的价值观标准。最后是关系的转变,她们可能过去一直视另一半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现在她们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与另一半相处,并计划一趟向往已久但从未成行的旅行。您是否已经有这些转变?又或者您期望接下来的日子会有这些转变呢?其实,这些转变都可以通过《创伤后心理幸福感变化问卷》加以测量,您不妨可以试试。
说到创伤后成长是如何产生的,科学家和心理学家一直在努力想要找到答案。在同样的遭遇逆境或者说患乳腺癌的人群里,为何有些人会一蹶不振,有些人却能活得更好?有一种解释即是“碎花瓶理论”,见图二所示。有一天您不小心把珍贵的花瓶打落在地,您会怎么做?试图用胶水和胶带把花瓶拼回原状?扔进垃圾桶,因为花瓶已无法修复?抑或者捡起漂亮多彩的碎片,把它们制作成新东西,比如色彩缤纷的马赛克镶嵌画?面对乳腺癌时,有些人在痛哭、麻木和抗拒后一味地想让自己和生活恢复原样,这就如同将碎花瓶拼回原样,结果却感到更加痛苦和无力;而有些人选择接受现实,对自己和世界产生新的认识,勇于尝试新生活,这如同将碎花瓶做出美丽的镶嵌画。因此,“碎花瓶理论”的核心是人有心理成长的内在本能。当然,您是否能依照“碎花瓶理论”实现成长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创伤程度即乳腺癌的病情程度、您的个体性格特征、家庭和社会支持,经济状况以及患病时间等等。
图二 “碎花瓶理论”:打碎的花瓶无法复原,做成镶嵌画有不一样的美丽
您应该如何加强创伤后成长呢?除了寻求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以外,您可以练习以下的自助模型,即THRIVE模型,实现创伤后成长。这个模型来自英国的心理学教授史蒂芬·约瑟夫所主编的《创伤后成长心理学》。THRIVE模型包括以下六条指导步骤:自我评估,孕育希望,讲述新的故事,发现变化,评估变化,以实际行动表明成长。具体您可以参考此书加以练习,见图三。
图三 英国的心理学教授史蒂芬·约瑟夫所主编的《创伤后成长心理学》
作为医护人员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做些什么呢?下面将用一首歌阐述我们的心声——《陪在你身边》(注:改编自无印良品歌曲《身边》):
陪在你的身边不需太多的语言,
粉红丝带相连,开启新的明天。
痛也去了,苦也甘了,
笑容也甜美。
虽然经历磨难,
却也一起携手向前。
点点滴滴化作爱的力量,
创伤也带给你我更多成长。
无论曾多悲伤,
未来还有多远。
康复的路上你我无所畏惧。
我也愿意和你一起并肩,
昨天,今天,明天,
有希望满满出现,
我要用默默的体贴,
让你打开心田,
看见治愈梦想都实现。
我也愿意创造微信空间,
抽空和你聊天,彼此分享朋友圈。
让你觉得安全,
无论黑夜白天,
享受快乐明天,快乐明天。
那些受过的伤终将让您勇往直前,而我们也将始终陪伴在您的身边,见图四。
注:此文观点部分引自史蒂芬·约瑟夫所主编的《创伤后成长心理学》。 本文获第二届中国“雪伦杯”乳腺甲状腺青年医师科普作品比赛三等奖。
本文是胡光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9-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