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部麻木---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为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到卡压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由于腕管内容积减少或压力增高,使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以桡侧3~4个手指麻木、疼痛,夜间或清晨或骑自行车时较明显,疼痛有时放射到肘;有时拇指外展、对掌无力,动作不灵活为主要表现而形成的综合征。又称迟发型正中神经麻痹和腕管狭窄症 。多见于30~60岁女性,女性发病约为男性的5~6倍。双侧发病者约占1/3~ 1/2,双侧发病者女∶男为9∶1。 下图的红色区域为手感觉麻木的区域:
就诊科室:骨科 手外科
易患人群:一些频繁使用双手的工作者如音乐家、教师、编辑、记者、建筑设计师、矿工等都可能患此种病。此外,一些怀孕妇女、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和甲状腺功能失调的人,也可能患上腕管综合症。 手腕部骨折、水肿、腱鞘囊肿等患者。女>男是因为女性手腕通常比男性小,腕部正中神经容易受到压迫。女性较多从事繁琐、细碎、需要手部频繁劳动的工作, “女性对自己的身体感受比较在意,更容易觉察身体的疼痛,对疼痛倾向于“大惊小怪”,而男性恰恰相反。 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急剧改变,愈来愈多的人每天长时间接触、使用电脑,重复着在键盘上打字和移动鼠标,腕关节因长期密集、反复和过度的活动,这种病症也迅速成为一种日渐普遍的现代文明病——“鼠标手” 。
正常手的神经解剖:
腕管狭窄症造成正中神经受压:
正中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和(或)麻木。
腕管综合征不仅可造成活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出现永久性残疾。
诊断依据:
1、典型的临床症状:
a:30-60岁的劳动人群。
b;腕部、手掌桡侧、桡侧3或4个手指桡侧麻木、疼痛、蚁走感,症状夜间或清晨明显,可放射到肘、肩部。活动及甩手后减轻,夜间手指麻木,特别是夜间手指麻醒者很多见,常常需要起床活动或甩甩手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后才能重新入睡,这与人们在夜间入睡时手腕多呈垂腕姿势有关。患者在白天从事某些活动屈腕过久时也会引起手指麻木的加重,如做针线活、长时间手持电话或长时间手持书本阅读。c:进一步加重后会出现上述区域感觉减弱或消失--以示、中指末节掌面为多。拇外展、屈曲和对掌肌力减弱。压迫腕掌侧、背伸腕关节可加重症状。
2、诱发诊断试验:将患者手腕屈腕1分钟左右(Phalen试验),或用手指叩击腕部(Tinel氏试验)就可以引发手指麻木,有利于帮助诊断。随着病程持续和病情加重,患者可出现明确的上述手指麻木地方感觉减退或消失,拇短展肌和拇对掌肌萎缩或力弱。患者可出现大鱼际桡侧肌肉萎缩,拇指不灵活,与其他手指对捏的力量下降,甚至不能完成对捏动作。
3、病程超过1个月患者查肌电图检查可协助本病的诊断。肌电图(电生理检查)--比较敏感、可靠的指标。肌电图检查示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有变缓 。(此检查目前在临床上被认为是最准确的诊断方式 ) 。
4、其它辅助检查:X线片--是否有骨性的压迫。 MRI检查 l腕管内压力测定。超声检查--超声测量正中神经的截面积是诊断腕管综合征的可靠方法。
非手术治疗:
大多数学者认为非手术治疗CTS是有效的,适合于症状轻、病程短(2周内)、全身情况不允许手术的患者。治疗方法包括:
1)、外固定:症状明显者,用石膏托或夹板 固定腕部于轻度背伸位1-2周。建议患者采用支具制动来控制病情发展,佩戴后腕关节被控制在伸直中立位,有缓解症状作用,不影响睡眠,但这无助于消除腕管内压力,不是根本治疗方法。
2)、服消炎止痛类药物。
3)、腕管封闭:用利多卡因和类固醇制剂作腕管内注射,每周一次,3-4次一疗程
4)、中医理疗有一定疗效。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是松解正中神经,切开松解减压最好在止血带下进行,可减少或避免造成一束甚至几束正中神经损伤。包括各种切开手术、小切口减压及内镜手术等。非手术治疗2周无效,急性的CTS,腕管内占位性病变的,症状较重的,应及早行手术治疗。
常规手术治疗--切断腕横韧带,解除对正中神经的压迫。优点是松解彻底,适应症广泛,还适应于继发性病例,该术式已在临床运用多年,疗效肯定。即沿大鱼际皮纹尺侧作弧形切口,向近侧延伸至腕关节掌腕皮纹,切开腕横韧带松解正中神经。常规做正中神经外膜松解。除非有明显神经受损的证据,否则不宜盲目做正中神经束间松解,以免损伤神经纤维。腕管内注射泼尼松龙,减轻炎性反应,减少瘢痕及粘连。应用生物胶冲洗可有效防止渗血及黏连,为神经恢复创造良好条件。
手术注意事项:
手术前需停用抗凝药物1周。
手术后: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用鼠标或打字,加强功能锻炼。
2.调整心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期重复一个动作,如做针线活、驾车、长时间手持电话等。
3.防止用电脑引发腕管综合征,保持正确的使用电脑姿势。间歇期应注意伸展和松弛操作手,每小时反复做10秒或持续做10秒的握拳活动。
4.术后2天内限制腕关节活动。3天后换药后,患者及早开始功能锻炼,如腕、手和手指功能练习。术后三周内,可在夜间使用支具固定腕关节于中立位,防止手腕腕管屈腕位复发粘连。
5.口服弥可保(甲钴胺)促进神经恢复。
6.术后1个月后恢复工作,但限制负重。术后6~8周完全恢复活动。下图:术后1个月麻木区域完全恢复。
本文是耿永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