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哺乳期乳腺炎—一组让乳腺科医生和患者都怕怕的乳腺疾病
非哺乳期乳腺炎(non-lactation mastitis,NLM)是发生于女性非哺乳期的一组病种复杂多样、易复发的慢性炎性病变,以乳房肿块伴或不伴有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漫长、治疗过程痛苦,常给患者造成巨大的身心创伤,临床上称之为“难治性乳腺炎”。 NLM疾病谱主要包括浆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Zuska病(乳晕下脓肿)、淋巴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血管性脂膜炎等,临床以浆细胞性乳腺炎及肉芽肿性乳腺炎最常见。
NLM病因:
NLM 的发病原因和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主要可能与乳头发育不良或内陷、乳管异常、哺乳障碍、乳汁潴留、创伤、感染、化学刺激、免疫功能异常等有关。
一般认为浆细胞性乳腺炎主要与乳头畸形、乳管发育异常致排泄障碍及感染有关。由于上皮细胞碎屑及含脂性分泌物积聚,充满乳晕下乳管内,使之扩张,管腔内淤积的脂质类物质分解后,产物由管内渗出,刺激周围的组织引起浆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的异物反应性瘤样变,病变以乳管为中心。好发于乳头畸形、乳管发育不良的人群。
肉芽肿性乳腺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患者有膝关节炎,皮肤出现结节性红斑。可能与乳汁所致的免疫反应、服用避孕药、高泌乳素血症等激素失衡、创伤、感染(乳腺结核、棒状杆菌、放线菌、霉菌等)或化学刺激引起的小叶肉芽肿炎症有关,病变以乳腺小叶为中心,呈多灶性分布。好发于经产妇,有乳汁淤积史人群。
NLM临床表现:
NLM以乳房肿块、疼痛、红肿、破溃出脓为主要临床表现,全身症状不明显;本病早期不易被察觉,患者多因乳房肿块或肿胀而就诊。乳腺超声和钼靶无特异性改变,术前被误诊为乳腺癌的几率较高,肿块初期需要与乳腺癌相鉴别,应做钼靶、超声、MRI检查,必要时行肿块穿刺进行病理检查,病理可见大量炎性细胞。
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表现主要为:单纯肿块型和肿块伴疼痛型,发病相对较慢,疼痛一般可忍受,肿块大多位于乳头后方及乳晕周围—“中央肿块”,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破溃、皮肤炎症、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乳头内陷、乳头回缩、乳头溢液(淡清、绿色、乳白色或干酪样物)等表现。病理以大导管周围浆细胞浸润为主,少见肉芽肿性改变。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理特点是:病变以乳腺小叶为中心,呈多灶性分布,小叶内末梢导管或腺泡大部肖失,有多种炎性细胞浸润,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可见淋巴细胞,上皮样巨噬细胞和巨细胞等,病灶内可见微脓肿;基于此病理特征此病变主要临床表现是肿块大多距离乳头较远,位于乳腺周围—“周边肿块”。肿块常常突然变大,且疼痛剧烈。该病初期肿块如果不痛,误诊为乳腺癌的比例更高。
NLM治疗:
目前对于 NLM 的治疗,临床尚缺乏统一成熟的诊疗规范,基本遵循手术联合药物综合治疗的原则。手术是治疗NLM 的主要手段,但也有不足之处。小范围病灶可以彻底清除,若清除不彻底,容易造成切口愈合困难及术后的复发。而较大范围病灶虽然可以彻底清除,但手术会留下巨大创面,造成乳腺空洞,严重破坏乳房外形,甚至需要将乳房切除,术后美容效果极差。而且病程可迁延数月至数年,反复复发。手术前后配合中医中药及其他药物(激素、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缩短病程,减少手术切除范围,降低复发率,保全乳房美感的效果。因此,应根据具体病例的临床表现及疾病分期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式。
NLM是一种复杂、难治的乳腺炎,如果能早期确诊,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可以缩短治愈时间,从而减少该病给病人带来的困扰及创伤。所以当发现乳房肿块伴或不伴有疼痛、乳头溢液、乳晕下脓肿、乳房久治不愈的伤口时务必及时尽早到乳腺专科就诊,寻求正规有效的治疗。


本文是陈园园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