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罕见病的那些事儿(一)缺酶
罕见病又称“孤儿病”,是指发病率低、比较少见的疾病。儿童罕见病可粗略地分为遗传性罕见病和非遗传性罕见病,其中80%为遗传性疾病。此外,50%-70%的罕见病在儿童时期发病,部分单基因遗传性罕见病的病因是明确的,但大多数多基因遗传性罕见病的病因未明。临床上,并非所有的罕见病都是难以治愈的病症。罕见病病人当中有超七成是因为治疗不规范而严重致残致死的,有一些疾病如果得到及时干预治疗,完全可以延长生存期。如果发现孩子不妥,家长应积极查找和治疗,如果是遗传性疾病,应加强下一胎的产前诊断来避免。
缺酶儿5年住院51次
福州的14岁女孩小梅(化名),每天正常吃饭外,还必须喝四大杯的玉米淀粉糊,迅速“补糖”。就算如此,患上了罕见病“糖原累积病”的小梅,常常因为低血糖,而出现酸中毒,从小到大一直住院。据统计过,5年里小梅住院51次。
小梅打出生就容易感冒发烧。她一岁多时,家人发现她肚子鼓囊囊的,比同龄宝宝要大出许多。随后,在医院确诊小梅患上了罕见病“糖原累积病”,这是一种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因为孩子体内先天缺乏一种酶,无法将糖原分解为人体可吸收利用的葡萄糖,过多的糖原贮积在五脏六腑,导致她的肝肾比其他宝宝大一倍,而且还会导致低血糖、肌无力等一系列症状。
3岁时,小梅突然高烧40度不退,查出了乳酸酸中毒。此后的日子里,小梅时常酸中毒,一旦酸中毒,就必须住院抢救。由于该病造成血小板功能不良,小梅很容易流鼻血,而且止不住,就跟水龙头拧不紧一样,嘀嘀嗒嗒,鼻孔里塞上纸团都没用。如今,小梅一打喷嚏,就会流鼻血,有时好好坐在那里,鼻血也滴下来。小梅7岁时,有一次流鼻血流了6小时,期间家人塞纸团把小梅两个鼻孔塞住,血开始往嘴里流,咽下肚子里。吞太多血,小梅开始呕吐,吐出了一块块黑色的血块,最后连胆汁都吐出来。家人赶紧送到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直到医生把医用海绵塞到鼻根里,才强行止住血。
小梅的病导致她时常低血糖,一旦低血糖就容易造成酸中毒等各种症状。所以除正常吃饭外,小梅每天要在上午9点,下午3点,晚上9点,和凌晨3点各吃80克的玉米淀粉,兑上冷水喝下一大杯糊糊,迅速“补糖”,防止低血糖。玉米淀粉糊很难喝,小时候,小梅经常哭着闹着,不肯吃,都是一勺一勺硬灌。如今,她大了,住院住怕了,喝糊非常自觉。就连凌晨三点,她都会主动起来,推推奶奶说要吃糊了。
目前,小梅智力发育正常,有轻微的发育迟缓。到小梅这个年龄,本该上初三,但长着一张娃娃脸像五六年级的孩子,跟她身上的罕见病有关。由于这种病,小梅抵抗力很弱,而且容易疲劳,四肢无力酸痛。小梅有时下楼玩一会儿,就会感觉四肢无力,连楼梯都上不了。
糖原累积病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糖原代谢障碍。目前,世界对此病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只能对症治疗,防止低血糖、酸中毒。小梅患的是I型糖原累积病,除了肝大、低血糖、肌无力,凝血障碍等,可能会出现发育迟缓,智商障碍。
本文是李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