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丽君_好大夫在线

心理学与生活

嘿!你和你的另一半,谁更委屈

发表者:丁丽君 人已读


感妈妈和冒爸爸这天大吵了一架。

他们都觉得自己十分委屈。觉得自己为婚姻付出了很多,委曲求全,却得不到对方的理解。

感妈妈原来最喜欢吃稀饭,为了冒爸爸天天都煮干饭。感妈妈认为:我连最重要的一日三餐都为你做了改变,你还有什么不能改变的!

冒爸爸最讨厌的事情就是逛街,偏偏感妈妈非常喜欢逛街,为了陪伴感妈妈,冒爸爸只有硬着头皮,帮老婆一路大包小包的拎着,当着护花使者。冒爸爸认为:我连自己最讨厌的事情,都为你做了,你还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感妈妈和冒爸爸都是有文化的人,也为婚姻做了很多的心理准备,准备为婚姻中所爱的彼此、在婚姻中妥协、折中和让步,他们彼此也看到了对方的付出。

这样的心理建设基础,似乎应该有一个美好的婚姻。

可是他们有时仍然争吵和彼此伤害。甚至有时候还伤害得有些严重。

WHY?

有一天,一次如常的争吵后,感妈妈突然悟到:原来,是因为他们彼此都认为自己让步得更多,自己所受的委屈更多!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人总是在成功时把功劳归于自己,在事情失败时把原因归于他人

在人际关系,包括亲密关系中也一样。

我们眼中的自己和他人眼中的自己,究竟有怎么样的区别?

我们所感知到的人和事,与他人所感知到的,有怎么样的不同?

分享一下两个咨询室的故事,看看不同的视角。

25岁的张先生和妈妈一起来咨询。谈起他们的关系。妈妈大大地诉苦,说张先生是如何地叛逆,不听母亲的劝告和想法,什么事都要按自己的想法做,说他是一个叛逆男。张先生听完十分震惊,用肯定的语气说:“我周围的朋友,包括我自己,都认为我是一个妈宝男!他们都说我什么都听我妈妈的!我为此觉得十分郁闷,正在学习怎么改变呢。”

我让他们各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这个观点。结果发现从他们的角度,都有一定的道理。只是妈妈对“叛逆”事件印象深刻,对“妈宝”事件全然不记得;而儿子恰恰相反。

李同学(男,16岁)是和父母妹妹全家人一起来咨询室的。期间李同学谈到父母亲偏爱妹妹,不爱他。没想到他6岁的小妹妹在旁边突然插嘴,大声地说:“不,相反!”追问具体的事例时,李同学诉说每次与妹妹吵架父母总是说是他的错;而妹妹诉苦父母亲从来不打哥哥,只打她。

以上两个咨询室的故事,我们都看到了亲人彼此对同一段关系的截然不同的看法。希望他们在咨询室听到了对方的看法,看见了对方的视角和对方眼中的真实,希望这种看见能让他们更多了解,因为了解而和解,因为和解而彼此相爱。

在咨询室外,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很多彼此的不同视角和同一件事件彼此心中完全不同的印象和归纳总结。

例如职场中,我们看到一些人坚定果敢,却没有看到TA有时内心的软弱和无助,没有看到TA曾经有过的妥协和让步。

曾听过一节两个牧师讲的课程:《共享观点---父亲的心》,里面讲到一个故事:“父亲曾在生日时得到母亲的生日礼物---一辆摩托车,尚未骑过。一次下班时,父亲十分疲劳,原本想回房间休息。结果两个女儿兴高采烈地拥了上来,吵嚷着要骑摩托车去兜风。父亲不忍扫了两个孩子的兴,强打精神克服疲劳,骑车载他们在台北兜风一大圈,两个孩子一路大声喊叫,玩得十分high。然后请他们在店里吃冻酸奶,两个孩子十分兴奋,点了很多料加在酸奶上。父亲看两份加了很多料的冻酸奶要400多台币,自己就舍不得吃,坐在旁边等着,看两姐妹吃。父亲一边等待时,一边刷了一会手机。回家后,母亲问两个孩子:你们开心吗?结果孩子出乎意料地回答:不好玩,爸爸一直在刷手机。”

这个出乎父亲意料的回答,让父亲陷入深思。

有时,我们看到和记住的事件和时间点不一样,让我们有不一样的感受。

所幸的是,作为精神科医生,我们有幸看到来访者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在坚定果敢的形象之下,也看到TA们内在的抑郁、焦虑、恐惧,同时陪伴TA们,看到TA们战胜抑郁、焦虑和恐惧的努力、勇气和最终的结果。

我们看到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关注点,不同的感受,和努力了解、沟通和付出之后所带来的改变,看到来访者找到更好的自己,更好的生活。

这也是心理学一个很大的功能,去理解生活。理解之后,治愈显然变得容易一些。有时候,彼此的了解,彼此看见,本身就有疗愈的作用。

透过这篇文章的分享,你是否了解、是否看见:在你的婚姻中,谁更委屈?你认为更委屈的原因?在你与父母的关系中,你的看法与父母的看法的不同和原因;在你与他人的关系中,看到别的可能性,看到他人光鲜亮丽的外表下的不易,也看到自己虽然有时抑郁、软弱,但也有战胜它们的一天。


本文是丁丽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