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积水了怎么办?

肾积水只是一种结果,而非原因。肾积水能间接反应出肾功能损害的程度。

超声:左肾重度积水-左输尿管中段狭窄所致。

CT:左肾重度积水,无功能能,中段结石所致。
要想了解肾积水,我们就得先大致了解一下集合系统(尿液输出管道,如下图)。

集合系统示意图-尿液输送通道。

肾盂、肾盏铸型
我们可以把这套管道系统想象成一个这种形状的气球?,生活中经验告诉我们,一旦气球被吹起来以后,过一段时间再把气放掉,气球就无法回到原始的状态。同样道理,一旦我们的肾积水形成之后,持续作用一段时间,我们再去解除梗阻,肾积水依然不会怎么缓解,已经扩张的那一部分肾盂、输尿管空间依然存在,这部分空间正好是尿液的必经之地,尿液只有把这部分空间填满以后,产生的肾盂压力达到阈值,才能刺激肾盂产生蠕动波,肾盂收缩,推挤尿液向输尿管方向行进,尿液方可流入膀胱。
那肾积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肾积水的原因很多,其中尿路梗阻为最常见因素、其次为尿路畸形、尿流动力学异常等。
具体而言,尿路梗阻最常见发生的部位是尿路狭窄的部位,如输尿管、尿道、肾盏颈部,其中输尿管是尿路输送系统中最窄的区段,

左侧输尿管上段结石,左肾重度积水,左肾功能丧失。
输尿管狭窄(请参照我的另外一篇好大夫文章--“输尿管狭窄的处理方式”)或梗阻也是形成肾积水最常见的原因。这些管路腔内梗阻,管壁增殖性病变、纤维化、扭曲、折角,管外压迫均可引起尿路梗阻。我们需要通过相应的检查手段来协助判断尿路梗阻形成的原因,比较有特异性的检查有泌尿系增强CT扫描、CTU、MRU、影像尿动力学检查、逆行造影、尿路腔内镜检、尿找肿瘤细胞、尿找结核杆菌(抗酸杆菌)等。
思维逻辑:先排除急性、恶性疾病,再考虑良性疾病;先考虑概率性较大疾病,再考虑少见病、罕见病。究其原因,尽早解除梗阻。
在明确病因等待过程中,对于进行性进展的积水,需要采取激进性简单干预(如留置输尿管支架、肾造瘘引流),

右侧肾造瘘+右侧输尿管支架置入

肾造瘘引流
目的是为了保肾赢得时间和机会。
另外,是不是肾积水越多,肾脏损害就越严重?肾积水越少,肾脏损害就越轻呢?不一定,如果梗阻来自近端,恰巧这个患者又是肾内型肾盂,梗阻又相对比较明显,起病之初,肾损害是最快最严重的时候。最初我们的肾脏就像厚厚的大坝(如三峡大坝),能承载很大的压力,发病之初,虽然我们影像学上看肾积水很轻,但这时候却是肾脏承担压力最强的时候,理论上来说,肾脏承载压力越大,肾实质损害就越快。我们一侧肾脏大约有100万个肾单位,这时候我们损失一部分或很大一部分,在做肾功能检测时是很难发现的。极限思维,即使我们切除一切肾脏(如肿瘤肾或肾移植),只要对侧肾是好的,我们在做肾功能(总肾功能)检测时,也可能是正常或轻度异常。
所以,我们不能只看表象。以最常见原因--即输尿管结石继发肾积水为例,对于梗阻时间相对较长者(包括单次梗阻较长时间和多次梗阻累计较长时间),影像学(如B超或CT等)同样报肾积水,取石之前与取石之后,都存在肾积水,二者存在很大差异。
1)未取石之前的肾积水,是梗阻性的积水,梗阻未解除之前,肾乳头依然会不断产生尿液,往肾盂、输尿管空间内泵尿,压力会进行性升高,直到管球平衡(肾小管-肾小球),才停止滤过,患侧肾脏就不会继续产生尿液。这个过程肾脏会持续受损,出现萎缩性改变,肾脏体积会变大,肾积水会越来越多,肾皮质也会越来越薄。类似气球吹得越大,气球的厚度约薄。
2)取石之后肾积水,只要没有输尿管狭窄或输尿管动力及解剖异常,只要扩张的肾盂空腔被尿液灌满,肾盂压力达到阈值,就能把尿液射出去,这种非梗阻性的积水不会造成肾功能损害。但过渡扩张的肾盂(重度积水),肾盂过渡扩张后,收缩能力会大大下降,没法及时将尿液推送出去,肾实质也会承受一定的压力,可能也会继续走向萎缩。

左侧正常肾脏(可能是猪肾)可见肾脏体积饱满,右侧萎缩肾,放去肾积水后,体积塌陷,肾皮质(产生尿液的地方)变薄,像一张牛皮纸一样,已经丧失滤过功能。

更多科普内容,请扫码查阅(上图,左下角)
徐峰 副主任医师 专家门诊时间
周二下午、周四上午、周六上午
节假日或外出会议时除外,请参照医院微信小程序官网信息。
本文是徐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