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白带了解自己
经常有病人在说到白带时,一句“我白带正常”就一带而过,其实,您这么说就已经表明您不知道什么是正常的白带。白带可不仅仅反映是否有炎症这么简单哦!这就像一个留在作案现场的脚印,在普通人眼里就是个大小差异,顶多再能看出个性别来,可在痕迹专家眼里,能获取身高、胖瘦、年龄、身体状况以及喜好等等很多信息。
带下是健康女性从阴道排出的一种阴液,无色透明如蛋清样,或黏而不稠如糊状,其量适中,无腥臭气,称生理性带下,俗称“白带”。清代医家王孟英说:“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 中医认为,带下属津液的一种。津液广泛地存在于脏腑、形体、孔窍等器官的组织之内和组织之间,起到滋润、濡养作用。就像我们的汗涕泪涎唾,反映了脏腑气血的健康状态。生理性带下,是女性特有的津液,由肾精所化之精微,脾之运化水谷精微,和合而成,不过,不同阶段的组成比例不同,反映了女性的生殖生理状态的一个侧面。
青春发育前和绝经后的女性带下不多,即使有,也是少量糊状,这是因为肾精没有发育充足或者已经开始亏损,尤其是老年女性,肾精亏虚的明显会出现阴道干涩和萎缩。那这两个阶段如果出现带下增多呢?反常必有妖。白带的另外一个组成来源就是脾胃运化产生的水谷精微,如果我们饮食消化吸收正常,就是濡养的津液,但如果脾虚运化不好,或者你进食的食物超出了你脾胃运化的能力,那就会出现淤积的痰湿,象我们异常增多的眼屎、耳屎、鼻屎、口中的痰,还有黏腻的大便以及稠糊状不清亮的带下。育龄期女性在性冲动或者排卵期会有明显的蛋清样白带,这是肾精充足的体现,越清晰,黏而不稠,没有异味,说明肾精越充足,当然,如果你每天都是这样的带下,也不正常,存在气虚、带脉失约或者肾阳亢盛、相火妄动,时间长了,津液消耗不可避免。如果你没有排卵期的带下增多,说明肾精不足,当然,带下太过黏稠而不清亮,甚至发黄,多挟有内热,热伤血络,还会出现带下夹血,赤白相间;如果湿热过重,病原体滋生,那就是各种炎症的开始。如果带下如水,没有黏性,不伴有气味,说明体内寒湿,有女孩下身穿衣单薄,常常出现水样白带就是寒湿内侵的表现;如果水样白带,还夹杂异常的气味,那多有寒热交错,情况复杂,年龄大的人要积极完善内生殖器的各项检查。
一般来说,带下量多,提示有湿,量少为肾精亏虚或阴血不足;黏稠为热,偏稀则寒;色黄或黑,提示有热,色绿就有情志抑郁、肝火较旺。中医认为痰和湿是不同的,痰是在湿的基础上集聚而成的,流动性不大,不单纯指呼吸道的痰,还可以存在于很多地方,比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卵巢囊肿、皮下脂肪瘤等等。妇科检查时,如果医生告诉你阴道内分泌物挺多,但你自己并没有明显感觉,那就是因为痰,不仅仅是湿了。中西医对白带的认识是有区别的,比如西医认为病理性白带是一些疾病状态下的异常分泌,但往往查不出原因的带下,西医并不认为有问题。而中医则是通过带下的量、色、质地、气味,产生的时间以及伴随的症状来辨别阴阳寒热虚实。随着检查手段的不断进步,能查出问题的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不过人类未知的东西太多,不一定都能查出来哦!而且能查出来的前提也是已经有了足够量的病原体!但中医是判断和改善内在的环境,环境治理好了,自然就不会有垃圾、细菌病毒的滋生了。
说中医深奥,因为我们仅仅看了带下的量、色、质地就能知道这么多信息,那再谈谈伴随的症状吧,瘙痒是最常见的,中医认为“诸痛痒疮皆属于热“,但瘙痒有很多不同表现,比如带下多伴瘙痒,少伴瘙痒,夜间瘙痒严重,刺痒,受热痒重,越洗越痒等等,提示了或湿热重,或阴虚夹湿热,或血瘀夹湿热,或热重湿轻。四诊合参,参的就是伴随的症状、舌脉,辨清心火还是肝火、脾湿还是肾阳虚衰、肝血不足还是肾精亏虚。再比如腰酸,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外府,腰的问题,大多与肾有关,尤其是带下病。但中医的肾,可不是腰子哦,有肾阴、肾阳,还有肾气,是阴虚、阳虚、气虚,是肾虚牵连了肝,还是肾与心的水火不能交融,不同的情况,就会合并有不同的症状。肝肾亏虚就可能伴有月经量少或提前,眼干口干,带下少;心肾不交就会出现失眠、多梦、健忘,上热下寒。再比如很多妇科疾病都跟情志有关,带下病也是一样,肝胆湿热,热重湿轻,就会随火往上炎,目赤肿痛,眼屎多;湿重热轻,就会往下坠,盆腔炎、泌尿系感染。肝郁气滞,气的吃不下饭,影响脾胃功能,运化失职而产生痰湿。
可见,中医看病不是玄学,更不是没有根据的瞎子摸象,你提供给医生的信息越多,越能让医生看清楚你身体里这只大象长的啥样。医学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让现代的中医也是如虎添翼,B超让我们望诊看到了身体里的痰湿积聚,理化检查使我们发现了微观问题的存在,中西医结合就是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检查手段,用中医的理论去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身体存在的问题。
本文是朱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