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武强 人已读
目前颈椎病的手术根据入路分为前路和后路。前路手术的目的是彻底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恢复椎间高度,同时稳定颈椎。后路手术的目的是扩大椎管、解除脊髓的压迫。今天主要介绍前路手术术式:颈椎间盘切除 + 椎体间植骨融合术(ACDF)。这是颈椎病的经典术式(金标准),包括切除病变节段的椎间盘组织和上、下软骨板、突入椎管的髓核组织和骨赘、椎体间植骨重建椎体间稳定性。如果判断有后纵韧带肥厚,则应当切除做到彻底减压。
术中使用钛板内固定具有维持植骨块位置、椎体高度,提高融合率等优点。钛板分为限制型和非限制型二类。前者螺钉和钛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刚性结构,可以达到上、下位椎体和植骨块之间的完全稳定,是个完整的刚性结构,但因此出现植骨界面的应力遮挡而影响骨性融合效果。而非限制型钛板系统由于允许螺钉和钛板之间有一定的角度和平行移动,因此当发生植骨界面吸收时,螺钉和钛板之间的角度和位置可以随着椎间隙高度的降低而微动调整,从而避免出现植骨界面的应力遮挡而影响骨性融合效果,目前使用更加广泛。
被减压取出的椎间盘和融合的重任由椎间融合器( Cage )替代,具有提高植骨融合率、维持和恢复椎间隙高度等优点。Cage 的材质分为钛合金和聚醚醚酮( PEEK )二类,后者为 X 线可透光性、而且弹性模量更接近骨组织,因此近年成为常规使用。 植骨材料为自体髂骨(三面皮质骨)。也可以使用人工植骨材料,例如同种异体骨、 人工骨(包括羟基磷灰石、硫酸钙、磷酸钙等)。这些材料填压在cage里,成为骨愈合生长的诱导。
如果由椎间盘突出造成神经根或脊髓受压而导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往往是单节段,不伴有明显的椎间隙狭窄、局部后凸畸形、节段性不稳定。这些指征,那么还适用椎间孔镜技术,显微镜下部分髓核摘除减压术(神经外科医生首选),当然还可以选择椎间盘置换术。如果是多节段,则需要采用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术+椎体间大块植骨融合术(使用钛笼)。或者后路手术,更严重者需要采用前后路联合,或者综合考虑避免并发症,也会选用前路的杂合手术。
本文是武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