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漏尿理论阐述与浮针医学阐述
第一部分 理论阐述
一、概念
漏尿,指自己知道,但无法控制,多在大笑,咳嗽,打喷嚏,听到流水声时发生尿液逸出的现象。既是一个独立的症状也可以是其他疾病伴发的症状。该病以女性为主,高发年龄集中在45~55岁之间。
二、临床表现
本病表现为身体做某些特定性的动作如咳嗽,喷嚏,颠簸或推举重物时,腹压明显增加,发生不受意识控制的尿液流出。部分患者听到自来水声就控制不住尿意。
严重者行走,起立时即可出现尿液漏出,通常不伴有尿频尿急症状。
三、常规认识
1、相关因素
(1)年龄因素
女性漏尿患病率高发年龄为45~55岁。推测年龄与漏尿的相关性,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盆底松弛、雌激素减少和尿道括约肌退行性变等有关。一些老年常见疾病,如慢性咳嗽、肺部疾患等,也可导致漏尿出现。
(2)生育
生育的胎次与漏尿的发生有相关性。高龄产妇漏尿的发生可能性较大;经阴道分娩的女性比剖宫产的女性更易发生漏尿;行剖腹产的女性比未生育的女性易发生发生漏尿;使用助产钳、吸胎器、催产素等加速产程的助产技术同样有增加漏尿的可能性,大体重儿的母亲发生漏尿危险性也大。
(3)盆腔脏器脱垂
压力性漏尿和盆腔脏器脱垂关系紧密,二者常伴随存在。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盆底支持组织平滑肌力量差,肌纤维变细、排列紊乱、结缔组织纤维化和肌纤维萎缩,盆底肌群力量薄弱。从而形成了漏尿的基础。容易引发压力性漏尿的。
(4)肥胖
肥胖女性发生压力性漏尿的机率显著增高,尤以腹部肥胖为多见,减肥可降低漏尿的发生率。
(5)种族和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与压力性漏尿有较明确的相关性,压力性漏尿患者患病率与其直系亲属患病率显著相关。
2.病理机制
压力性漏尿的病理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前研究提示与下列因素有关:膀胱颈及近端尿道下移,尿道粘膜的封闭功能减退,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下降,盆底肌肉及结缔组织功能下降,支配控尿组织结构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检查:
目前尚无特异性强的实验室检查,以临床查体为主,最常用的是压力试验。
在膀胱充盈的情况下进行检查。常取膀胱截石位,嘱患者连续用力咳嗽数次,注意观察尿道口有无漏尿现象。有则压力试验阳性。如果仰卧时没有漏尿,患者要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反复咳嗽几次,观察有无漏尿。有则压力试验阳性。
4.治疗
(1)一般治疗
①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减肥,戒烟,改变饮食习惯等。
②康复训练
参照如下方法实施:持续收缩盆底肌(提肛运动)2~6秒,松弛休息2~6秒,如此反复10~15次,每天训练3~8次,持续8周以上或更长。此法方便易行,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压力性尿失禁。
③药物治疗
选择性α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刺激尿道平滑肌α1受体,以及刺激躯体运动神经元,增加尿道阻力。 常用药物:米多君、甲氧明。米多君的副反应较甲氧明更小。此类药物已被证明有效,尤其合并使用雌激素或盆底肌训练等方法时疗效较好。副作用为高血压、心悸、头痛、肢端发冷,严重者可发作脑中风。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主要适应征包括:
①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坚持,不能耐受,预期效果不佳的患者。
②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
③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患者。
④伴有盆腔脏器脱垂等盆底功能病变需行盆底重建者,应同时行抗压力性尿失禁手术。目前经阴道尿道中段吊带术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损伤小、疗效好等优点,主要的方式有TVT,TVT-O,TOT等。合并症主要有尿潴留,膀胱损伤,吊带侵蚀等,但发生率很低。
第二部分 浮针医学阐述
一、浮针认知
浮针医学建议对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和漏尿(urinary leak-age)有所区分。尿失禁是指没有意识去控制,不知不 觉发生,直到小便出来才知道,这种情况多数发生在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受损的情况下。漏尿 知道小便出来,但不能自控或控制不住,多发生在大笑、咳嗽、喷嚏、运动,甚至是听到流水声时就发生。浮针对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导致的无意识性尿失禁无效,而压力性漏尿效佳。
压力性漏尿多见于中老年妇女,生产后、外伤后较多,老年男性偶有发生。长期漏尿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有的患者甚至不敢坐车到公共场所,增加了抑郁症的发病率,使许多女性生活工作能力下降。很多患者羞于启齿,甚至也有部分患者认为漏尿是进入老年的 一种正常生理反应,而且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许多患者不愿意及时就医。即使治愈后,常常也不告诉别人。
漏尿多与肌肉有关,肌肉是如何导致漏尿的机制,现在并无统一的认识。针对肌肉治疗的盆底肌肉锻炼和生 物反馈治疗也可以取得疗效。 一般我们认为是盆底肌功能减弱所致。
便秘、肺部疾患和慢性咳嗽、腹部肥胖,腹腔占位性病变改、盆腔脏器下垂等致腹压增高。过度肥胖 也是发生尿液漏出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常见患肌
主要嫌疑肌:腹外斜肌、腹直肌下段、耻骨肌、大腿内收肌群、股四头肌内侧头、比目鱼肌,臀大肌深层:梨状肌、股方肌。
治疗时多由远端向近端治疗,如比目鱼肌踝关节跖屈抗阻 ;腹部患肌做再灌注活动时仰卧位,双腿并拢抬高动作;大腿内收肌群做髋关节内收、内旋抗阻;梨状肌、股方肌俯卧位做髋关节旋外抗阻。
三、注意事项
1. 进行自我盆底肌肉锻炼,如提肛运动等,增加排尿自我控制力。可进行仰卧起坐运动,拉伸盆底肌群。
2. 有长期便秘史者,积极治疗便秘。
3.提倡蹲式排便,蹲式排便有益于盆底肌张力的维持或提高。患者资料:女,65岁,2018-12-15首诊
主诉:漏尿20余年
现病史:患者20余年无明显诱因出现漏尿,疲劳、感冒,咳嗽时诱发出现,现夜间上4-5次厕所影响睡眠,坐一站车即控制不住尿液遗出,于各处中西药物治疗改善不大,经朋友介绍来我处就诊。
既往史:腰椎间盘突出病史10余年,高血压病史10余年。
患肌检查:下段竖脊肌(+++),腹直肌(+++),内收肌群(++),腹内外斜肌(++)。
诊断:漏尿
浮针治疗:使用一次性使用浮针,先于内收肌群进针配合做髋关机内收内旋的再灌注活动,提肛再灌注活动。继而依次治疗下段竖脊肌,腹直肌,患者反映感觉腰酸痛消失。嘱回去观察漏尿症状改变如何。
2018-12-16二诊
患者诉回去后做家务和坐车来回都没有漏尿,感觉能控制住排尿,夜间夜尿仅1-2次,予浮针治疗腹直肌,腹内外斜肌,竖脊肌,治疗后反映腰轻松很多,嘱回家勿过度疲劳,避免受凉感冒。
2018-12-18 三诊
患者诉回去后夜间仅排尿1次,平时活动未见漏尿症状,非常满意,予浮针治疗腹直肌、竖脊肌,内收肌群。
2018-12-20患者反映漏尿症状未见,效果非常满意。

4.过度肥胖者,适当减肥。
5.积极治疗原发病于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等。
本文是赵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