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叶伯根 三甲
叶伯根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肝脏外科

警惕IgG4相关性胆管炎误诊为肝门部胆管癌附1例IgG4相关性胆管炎

4750人已读

一、术前资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叶伯根

患者,71岁,男性,反复上腹部疼痛不适1月余,加重3天入院;患者近一月来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伴有腰背部放射痛,进食油腻食物时加重,无发热及黄疸,饮食减少,就诊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提示胰头实性占位,胆囊炎,胆汁淤积,遂转入我院。

入院检查:肝功能提示总胆红素、ALTAST均在正常范围;糖类抗原(CA19-9) 30.3ngml/免疫球蛋白IgG4 11.6g/L↑(0.08-1.4)

image.png

MRCP提示肝门胆管局部狭窄伴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请结合常规CTMRI增强检查;胆囊炎伴小结石胆囊底部腺肌症,肝右后叶肝内胆管发自左肝管,请结合超声检查。

image.png

上腹部CTA提示肝门区胆管壁局部明显增厚伴强化、管腔狭窄,累及邻近胆囊管,局部见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上游肝内外胆管扩张,周围肿大淋巴结:上述改变首先考虑胆道来源恶性肿瘤性病,请结合临床其他检查。胆囊积液、胆囊小结石,胆囊底部腺肌症;胆汁密度偏高。胰头增大、形态欠规则,胰腺炎表现,腹腔散在少许积液;请结合临床血尿淀粉酶指标。左肾稍低强化灶,缺血灶?脾脏增大伴下极多发缺血/梗死灶,脾门区小囊性灶,请随访。

PET-CT提示1.肝门胆管走形区软组织结节伴FDG代谢增高,肿瘤性病变需考虑,建议病理明确;肝内胆管轻度扩张。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积液;2.胰腺饱满伴FDG代谢轻度增高,胰腺炎不除外。脾脏偏大伴梗塞灶形成;脾门处小囊性灶,建议随访;3.双侧颌下淋巴结炎性改变;4.右肺上叶小肺气囊;右肺上叶水平裂旁小钙化灶;双肺上叶多发小斑点灶,建议随访;双肺下叶纤维条索灶。纵隔及双侧肺门淋巴结炎性增生。右侧水平裂胸膜局部钙化;5.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软组织结节伴FDG代谢轻度增高,请结合血清PSA及前列腺超声检查。盆腔积液;6.双侧髋关节周围炎。左侧髂骨骨岛形成;7.老年脑改变

二、手术情况:

患者于2020040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T管外引流术,术中诊断为狭窄性胆管炎、胆囊结石伴有急性胆囊炎,术中见少量淡黄色腹水,腹盆腔未见肿瘤转移,胆囊肿大,呈亚急性炎症改变,内有多枚细小结石,被大网膜包裹,扪及胆囊管及胆总管上段以及肝总管以及右肝管质硬,探查胆总管见胆管壁增厚管腔黏膜未见异常,肝门胆管及胆总管下端通畅,另见胰腺弥漫性质硬,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见多枚肿大淋巴结,术中分别切除胆囊以及胆管壁送检快速病理,均提示慢性炎症,未见肿瘤,遂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外引流术,手术顺利,术中出血100ml,置16T管一根。

image.png

三、术后病理:

1.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切缘阴性。胆囊IgG+)、IgG4(非特异性+)、p53-)、Ki675%);

2.胆道壁慢性炎。胆道壁”IgG+)、IgG4(非特异性+)、p53-)、Ki675%

四、术后情况:

恢复顺利,无并发症,术后第7天出院,切口愈合良好。

五、病例总结

IgG4相关性胆管炎与胆管癌较难鉴别,不能除外胆管癌时,可剖腹探查快速病理明确。该例患者术前临床资料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但临床表现亦有不符,如患者主要症状为腹痛,而非无痛性黄疸IgG4阳性;MRCP显示肝门部胆管呈外压型狭窄,而非腔内截断性狭窄。术中探查发现更倾向于胆管炎症,反复送检快速病理均提示为胆道慢性炎症,放弃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右半肝切除+肝外胆管切除+胆肠内引流术);术后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支持IgG4相关性胆管炎的诊断。

六、后续治疗:

IgG4相关性胆管炎首选类固醇类激素治疗。关于激素的使用量和维持时间尚存争议。并且仍有30%~50%的患者会在治疗过程中或结束后出现复发。复发的高危因素包括血清IgG4水平持续升高、胆管近端狭窄等。复发后激素治疗仍然有效,不能耐受激素者,利妥昔单抗治疗可能有效。

七、小结

IgG4相关性胆管炎是一种首选激素为治疗方案的内科疾病,漏诊或误诊可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手术创伤;然而对于IgG4相关性胆管炎与胆道肿瘤不易鉴别时,可行必要的手术探查,取病理明确诊断。

叶伯根
叶伯根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肝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