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骨肉瘤患者如何正确解读碱性磷酸酶异常
青少年骨肉瘤患者常常合并有碱性磷酸酶的升高,很多骨肉瘤患者将其看做“骨肉瘤”的肿瘤标志物,那碱性磷酸酶的异常一定提示骨肉瘤患者病情的恶化吗?首先让我们一起看看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KP/ALP)是一个什么指标
碱性磷酸酶(AKP/ALP) 是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脏、骨骼、肠、肾和胎盘等组织,经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种酶。临床上患者抽血检查肝功能的时候会看到这个指标,然而常规生化检测出的AKP是身体内所有AKP的总和,其成分为6种不同来源的同工酶组成。分别为肝脏、成骨细胞、胎盘、癌细胞、小肠绒毛上皮和成纤维细胞产生。对于不明原因的高AKP血清水平患者,需要用同位素等检测方法来测定同工酶的具体器官来源。
碱性磷酸酶(AKP/ALP)异常可见于哪些疾病
1. 生理性增高
儿童在生理性的骨骼发育期,碱性磷酸酶活力可比正常人高1~2倍。因为碱性磷酸酶参与人体的成骨过程,所以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血中的碱性磷酸酶会高于正常。
孕妇和进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后也可以出现血清中碱性磷酸酶升高。
2. 病理性升高
骨骼相关疾病,影响骨骼的正常成骨过程,可引起血清中碱性磷酸酶升高,如原发骨恶性肿瘤、佝偻病骨软化症、恶性肿瘤骨转移等;
肝胆疾病是最常见的碱性磷酸酶升高的病因,常见的有肝炎,肝外胆道阻塞、肝癌、肝硬化、毛细胆管性肝炎等。慢性肝病的患者肝功能检查常见碱性磷酸酶异常。
其他疾病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患者,常常出现碱性磷酸酶的升高。
3. 病理性降低
见于重症慢性肾炎、儿童甲状腺机能不全、贫血等。
碱性磷酸酶升高与青少年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目前已经公认碱性磷酸酶与骨肉瘤的预后及复发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是骨肉瘤患者病情发展过程中的监测指标。作为骨肉瘤患者自身如何看待碱性磷酸酶的升高。
1. 年龄小于12岁的骨肉瘤患者,比较就诊时的AKP水平,若在随访过程中有明显升高,应警惕复发及转移风险,应完善全身骨扫描,胸部CT,患肢部位影像学检查;
2. 化疗过程中若出现AKP较前升高,应排除化疗引起的肝功能损失,AKP,r-GT等指标往往为肝损后慢性指标,较谷丙转氨酶等指标恢复晚。
3. 生长期青少年骨肉瘤患者AKP长期轻度异常,应考虑为生理性的骨骼发育期引起,不用过度紧张。
本文是汤丽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