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症的高风险因素有哪些?
虽然遗传也是肿瘤的因素,但事实上,真正的遗传性癌很少,仅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5%。大多数癌症都是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造成的,如1/3的癌症(口腔癌、肺癌、食管癌、胃癌、膀胱癌等)与吸烟有关,1/3的癌症(口腔癌、食管癌、胃癌、肠癌、乳腺癌、胰腺癌等)与不合理的饮食有关。
虽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一定能够预防全部癌症,但确实有1/3以上的癌症可以通过避免下述不良生活方式得以预防:
1.长期吸烟:长期吸烟者患肺癌、喉癌、口腔癌、膀胱癌、食管癌、胰腺癌的几率,数倍于不吸烟者。
2.过度饮酒:酒,特别是蒸馏酒(以白酒为多)主要成分为乙醇。饮酒过量可引起肝癌、肠癌、乳腺癌、口腔癌、喉癌、食管癌等。
3.喜食高脂高盐食品:长期食用高脂高盐食品,可能增加大肠癌、胰腺癌、乳腺癌、胃癌的发病率。
4.爱吃腌菜香肠腊肉等腌制食品:腌制类食品多含亚硝酸盐及防腐剂,其中亚硝酸盐是公认的致癌物质,可以诱发食管癌、胃癌、肝癌、膀胱癌等恶性肿瘤。
5.喜食过烫食品:消化道壁的黏膜只能耐受50℃~60℃的温度,若经常吃过烫的食品,如喝热茶热汤吃火锅等,会对黏膜构成严重损伤,长此以往,引起黏膜变化以至癌变。
6.作息不规律,长期睡眠不足。
7.缺乏体育运动:因为久坐不动,血液循环及呼吸频率减慢,癌细胞容易发生并定居在人体健康薄弱部位,而且不容易被免疫系统清除;偏肥胖者会增加肠癌、胰腺癌、乳腺癌等的风险。
此外,我们还经常看到“某某物质是1类致癌物”这样的说法,这里春雨君也简单介绍一下,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常见的致癌物质按其危险程度划分4级:
1类:是指对人体有明确致癌性的最危险的物质,常见的有黄曲毒素、烟草、甲醛、酒精饮料、砒霜、石棉、六价铬、二恶英、槟榔、幽门螺旋杆菌等。
2类:又可分为A、B两个类型,其中2A类是指对人体虽有理论上的致癌性,但证据有限,如丙烯酰胺、无机铅化合物、氯霉素等;2B类是指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致癌性证据尚不充分,对人体的致癌性的证据有限,如氯仿、DDT、敌敌畏、萘卫生球、镍金属、硝基苯、柴油燃料、汽油等。
3类:指对人体致癌性的证据不充分,对动物致癌性证据也不充分或有限;或者虽有充分的实验性证据和充分的理论机理表明其对动物有致癌性,但对人体没有同样的致癌性。如苯胺、苏丹红、咖啡因、二甲苯、糖精及其盐、安定、氧化铁、有机铅化合物、静电磁场、三聚氰胺、汞与其无机化合物等。
4类:是指对人体可能没有致癌性,且缺乏充足证据支持其具有致癌性的物质,如己内酰胺。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