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面积脑梗死的康复策略
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供血区脑梗死是造成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急性MCA供血区脑梗死主要由MCA粥样硬化所致,主要表现为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进而造成MCA狭窄或闭塞,在颈内动脉粥样硬化中最为常见。研究显示,糖尿病、高血压、高龄、高血脂是MCA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该类疾病临床治疗的关键, 其中在发病6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
MCA是颈内动脉的终端,承担大脑半球深部及前3/5皮质区的供血,该部位覆盖了躯体运动、感觉、认知、语言等重要的神经中枢和神经通路, 因此MCA供血区脑梗死会导致患者产生运动、感觉、认知、言语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功能障碍的种类及程度主要取决于病灶的部位及大小。
通常认为卒中后出现吞咽障碍是脑干或双侧皮质延髓束损伤所致,单侧半球损伤后导致吞咽障碍较少。越来越多的报道提示单侧半球、甚至单侧皮质下纤维的受损也可出现吞咽障碍。目前有关机制还不明确,可能有2种:
①存在吞咽中枢的单侧优势。双侧半球吞咽中枢代表区不对称,存在吞咽优势半球,损伤优势中枢即不能维持正常吞咽,出现吞咽障碍。
②吞咽功能需要双侧通路维持。有研究认为单侧半球脑卒中导致吞咽障碍,是由于吞咽的中枢通路是双侧的,单侧半球的吞咽通路不能单独控制吞咽动作,当一侧皮质吞咽中枢损伤后,不足以调节和控制吞咽功能正常完成,因此出现吞咽障碍。
脑卒中患者的大脑神经元细胞代谢功能失调,呼吸中枢与效应器间的神经联系,以及各呼吸中枢间纤维联系受损,导致呼吸肌无力,出现咳嗽、咯痰困难。 脑卒中后咳嗽的有效性下降和呼吸肌无力,导致呼吸道感染风险增加。呼吸肌功能训练能够促进机体呼气肌、吸气肌主动参与收缩,患者在用力呼气和吸气过程中能增强呼吸肌群肌力;同时呼吸肌训练能增加呼吸肌活动度和肺泡换气量,从而改善患者肺功能。所以,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必须进行呼吸肌训练,加强对呼吸道的管理,对预防误吸和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是非常关键的。呼吸肌训练不仅能有效地改善呼吸功能,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吞咽功能的改善。因为呼吸肌训练可有效地增加气道清除异物的能力,增强口腔内与咽腔压力,提高喉抬升的幅度,改善吞咽肌与呼吸肌的协调性,从而改善吞咽功能。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多发脑梗死,病灶广泛,存在多种功能障碍及并发症,康复难度较大,早期、全面、足疗程进行各项物理及康复治疗十分必要。针对患者各项功能障碍及并发症,给予运动疗法、关节松动训练、作业疗法、手功能训练、电动起立床训练、低频电治疗、针灸、经颅磁刺激、磁疗等改善肢体运动功能;给予左面部电子生物反馈改善中枢性面瘫;给予言语训练改善言语功能;
给予咽部肌群电子生物反馈改善吞咽功能;给予吸氧,双肺部超短波促进炎症吸收,呼吸功能训练改善肺功能;给予超短波、磁帽改善颅脑循环。针对运动障碍、吸入性肺炎、中枢性面瘫、吞咽及言语障碍等多种问题各个击破,从而改善患者各项功能,治愈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节选自马跃文主任主编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疾病病例精解》 。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