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例腰椎原发性感染的治疗病例
65岁男性,因发热、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4周入院,体温最高达40℃,于当地医院诊断为:1.菌血症;2.双肺感染;3.腰椎间隙感染。细菌培养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给予抗感染治疗。现患者为进一步治疗前来我脊柱外科治疗。既往患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专科查体:腰背部活动明显受限,双下肢感觉未见明显异常,左下肢拇背伸肌力4级;下肢其余肌群肌力5级。
行腰椎正侧位片检查显示:腰5/骶1椎间隙变窄伴椎体骨质破坏。
腰椎磁共振检查显示:感染累及腰5、骶1椎体及椎间盘,硬膜外脓肿形成,硬膜囊及左侧腰5神经根受压。
经张永远医师团队仔细查体和阅片后,最终决定在全身麻醉下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中术后未见脑脊液漏及神经损害等并发症,术后第5天下地活动。术后随访1年,症状无复发。术后3天复查腰椎正侧位片:
1月后复查腰椎正侧位片:
6月后复查腰椎正侧位片:
1年后复查腰椎正侧位片:
小科普:腰椎感染绝大多数继发于腰椎手术后,而原发性腰椎感染比较少见。但近年来原发性腰椎感染的发病有增多趋势,易感因素包括糖尿病、器官移植的免疫抑制、HIV 感染、静脉吸毒、长期服用激素、静脉滥用药物等,临床表现为短期内突发腰部持续痉挛性剧痛,向双侧腹股沟、髋部及双下肢扩散,腰背部肌肉紧张,搬动困难,同时伴有发热者均应高度怀疑有感染的可能性。但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发病率低,容易被误诊。原发性腰椎感染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种,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手术治疗可以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早期控制感染,其主要方法是行病灶清除、脓液引流、神经减压、内固定,术后送病理检查、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使用敏感抗菌药物,达到早期控制感染、疼痛的目的;而植骨内固定后可使患者早期在支具保护下床适当活动,术后不易发生畸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是张永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