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郑维蓬 三甲
郑维蓬 副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运动医学科

崴脚后摊上事儿---当心出现距骨骨软骨损伤!

1754人已读

“崴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许多人不以为然,并不当什么大事。事实上,如果反复崴脚,往往会导致踝关节进一步损伤,如距骨骨软骨出现损伤,这是是踝关节运动损伤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当发生距骨骨软骨损伤后,患者往往会感到踝部疼痛、肿胀,尤其是走路时间比较久了,症状会更加明显。在疾病早期,休息后疼痛感可以缓解,等到疾病发展到中后期,连休息时患者也会感到疼痛。这种疼痛并不是让人难以忍受的剧痛,而是以酸痛不适为主。此外,有些患者在脚踝活动时,偶尔会觉得有摩擦感。因为软骨受到损伤后,表面变得粗糙不平,摩擦力变大。

随着疾病的发展,时间久了还会出现距骨骨囊肿。“骨囊肿”是一种慢性病变,是指软骨下骨中,部分骨质被慢慢吸收,骨组织减少,骨头里面逐渐变成一个空腔。距骨骨软骨损伤后之所以会发生囊肿,一方面是因为距骨表面的软骨损伤后,关节液就会渗入到软骨下骨中。软骨下骨中的“积水”越来越多,最后内部就形成了空腔。另一方面,当软骨损伤后,关节少了“减震器”,软骨下骨承受的压力就会变大,时间久了,内部的骨质可能出现微小的骨折、坏死,慢慢萎缩,最后形成空腔。

其实,诊断距骨骨软骨损伤并不困难,X线是最简便的检查。但由于X线漏诊率很高,因此,诊断时除了需要拍X线片,还要做MRI检查。MRI可以更准确地显示出关节软骨、软骨下骨、纤维软骨,关节液和肉芽组织,通过核磁可以准确判断损伤的范围和程度,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此外,有些脚踝肿胀的患者在做MRI检查时,担心肿胀影响诊断结果,想等到消肿后再做,这种顾虑是完全不必要的。因为MRI检查能够透过肿胀的“外表”,看到软骨损伤的“本质”,进而精准地做出判断。

QQ截图20201116215236.jpg


QQ截图20201116204847.jpg

郑维蓬医生(右)和国内著名足踝运动医学专家郭秦炜教授(左)在为踝关节损伤的患者做关节镜手术


郑维蓬
郑维蓬 副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运动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