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安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小肠CT成像

发表者:任安 人已读

小肠位于胃和结肠之间,长度5-7米。小肠病变的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和便血。小肠病变发病率不高,但是其解剖特点决定了小肠的检查方法较胃和结肠难度大。常规胃镜和结肠镜无法达到小肠部位。小肠影像检查的传统方法是口服钡剂全消化道造影和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前者因钡剂很难完全充填肠腔,诊断效果不佳,后者操做繁复,需要插管至十二指肠,同时要不断通过转动体位、压迫腹部来显示和记录病变,对操做医师业务能力要求较高。现在除临床特殊要求,很少应用。近年开始应用的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极大的提高了小肠病变的检出率,但是其局限性在于只能观察小肠腔内病变,对于粘膜下及肠壁和邻近结构的改变还需结合CT及MRⅠ。由于小肠在腹腔内迂曲、重叠,生理状态肠管多呈堆积、蒌陷改变,普通轴位CT对早期病变诊断价值有限。

1997年CT小肠成像俗称CT小肠灌肠

(CTE)应运而生。其原理是通过口服大量对比剂使小肠充分扩张,然后进行增强扫描以增加小肠壁和肠腔间的对比,达到诊断要求。

检查前准备同结肠镜检查。对比剂国内多采用2.5%的甘露醇溶液,口服1500-2000ml,扫描前注射654-2以减少肠道蠕动。采用双期(动脉、静脉)增强扫描,扫描后进行图像后处理。

CT小肠成像的临床应用包括:1.发现小肠炎性病变;监测炎性病变活动性及并发症,最常用于小肠克罗恩病(非特异慢性肉芽肿性病变);2.不明原因腹泻;3.隐匿性小肠出血(肿瘤、憩室、血管畸形等);4.发现小肠肿瘤及定性诊断;5.显示小肠病变同时需要了解其他器官情况。

IMG_20201219_115401.jpg

诊断主要根据基本表现,包括小肠壁强化特点、累及长度、肠壁增厚及其对称性及邻近肠系膜和血管的异常等,涉及过多专业内容,不详述。

归纳一下,CT小肠成像的优点是无创,病人依从性和耐受性良好。结合胶囊肠镜和双气囊小肠镜可全面观察小肠腔内病变及肠壁和邻近结构受累程度和范围。缺点是辐射剂量大和静脉注射造影剂潜在的肾损伤可能。

IMG_20201219_115450.jpg

MR小肠成像处于研究阶段,其优点是无辐射,对于克罗恩病患者,需要不断检查确定病变活动性以决定治疗方案尤为受益。MR电影成像可动态显示小肠扩张及蠕动,获得与造影相似的影像,可评估急、慢性炎性狭窄和诊断早期肠梗阻及区分肠梗阻原因有独特的优势。从发展趋势上看,MR必将成为小肠病变检查的首选影像方法。


本文是任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