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到了,鼻塞的患者开始增多了。有一类鼻炎需要提醒患者朋友们的,就是由于滥用滴鼻液/喷鼻剂导致的药物性鼻炎。部分患者存在这样的情况:鼻塞、流涕了,喜欢到药店或者网店购买滴鼻液,貌似效果很好,滴下去数分钟,鼻子就通了,可是效果只能维持数小时,只能每天频繁滴鼻维持鼻通畅。可是,使用时间久后,效果越来越差,到最后什么药都不管用了,整天鼻塞难受,严重影响生活及睡眠质量。到医院检查,原来鼻炎已经发展成了“药物性鼻炎”。滴鼻药滥用在使用人群里广泛存在,原因有健康宣传不到位的问题,也有零售药店不当推荐药物的问题等。其实,药店购买的很多类型的滴鼻剂喷鼻剂,如麻黄碱滴鼻液、羟甲唑啉喷鼻剂(达芬霖、滴鼻净)等,属于鼻腔粘膜减充血剂,这些药物的作用都是迅速收缩鼻腔血管,缓解鼻塞非常快,这也是患者喜欢使用的原因。但是,长期滥用该类药物有两个弊端:其一“反跳性鼻堵”,停药后血管反射性扩张、增多,分泌物增多,药物敏感性下降,对药物的依赖越来越重;其二,可引起鼻腔粘膜纤毛功能障碍,粘膜肥厚或萎缩等,形成药物性鼻炎,极大增加后续治疗难度。一、血管收缩剂类滴鼻药物不是绝对禁止,只是用药持续的时间不能过长,一般建议连续用药7天即应停药,休息3天后可再次应用。但应记住,尽量少使用该类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只有短时间通气的作用,不能改善鼻炎。建议尽早看医生,在医生指导下改用其他药物。二、药店有种类繁多的滴鼻喷鼻药物,就算标榜纯中医制剂的也需注意,更需警惕国外直购的药物,如日本鼻炎喷剂等,购买时应注意查看药物成分。请认准这些容易导致药物性鼻炎的滴鼻剂喷鼻剂(药物成分含麻黄碱滴鼻液、羟甲唑啉等):常见的鼻腔粘膜收缩剂药物,长时间使用容易导致药物性鼻炎
三、全身用药如:利血平、肼曲嗪、甲基多巴、酚妥拉明、口服避孕药等,长期使用亦可有可能导致药物性鼻炎。
有药物性鼻炎,也不要灰心,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治疗,效果是肯定的。1.专科医生检查诊断为药物性鼻炎后,应立即停用鼻腔减充血剂。3. 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激素类药物喷鼻,对鼻腔粘膜的形态及结构有修复作用,可缓解鼻塞(因为不是减充血剂,所以起效慢,需要坚持数天或数周后才能有较好效果)。4.提高机体抵抗力,适合的体育锻炼,避免接触有害因素,如粉尘、刺激性气体、吸烟、油烟等。5、合并鼻窦炎、鼻息肉,或鼻甲肥大明显、一般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可选择手术治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