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红 三甲
刘红 副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疼痛科

跖筋膜炎/足底筋膜炎/跟痛症

2734人已读

不少人曾经有过这样的情况:晨起下床脚刚着地时,脚跟感到一阵刺痛;走一段时间后,疼痛可以减轻,但一旦走久了,疼痛又加重或坐下休息后再次站立时疼痛再次加重。

mmexport1613706556448.jpg

跖筋膜是足底的深筋膜,起自跟骨结节,向远端行至各足趾的近节趾骨,由纵行的纤维组成,分为中间束、外侧束和内侧束,可保护足底的肌肉、肌腱、血管、神经和关节,并提供足底某此内在肌的附着点,同时帮助维持足纵弓。

mmexport1613706559669.jpg

筋膜炎又称足底筋膜炎、跟痛症等,是足底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多是慢性损伤引起,如长时间走路、站立或跑步及跳跃运动等引起,一般是由于跖筋膜连接跟骨的部分受到重复的创伤,导致细微撕裂引起。少数是由跑步、剧烈运动,力量太大导致足底筋膜的急性拉伤。

mmexport1613706565632.png

足底筋膜炎好发人群:

平时运动少,突然间运动或运动量太大的;工作需要长时间走路、站立的人;经常穿高跟鞋或硬底鞋的人;扁平足、脚弓过高或者走路姿势异常者;年龄在40至60岁之间的中老年人最常见,不可控因素;肥胖人群。

足底筋膜炎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足跟的疼痛与不适。多为单侧发病,部分患者双侧发病。足底筋膜损伤的部位,决定了疼痛的部位,一般多发生于足跟的足底内侧面,不伴有远端放射痛及感觉异常。晨起时疼痛尤其剧烈,当患者开始行走及牵伸足底后,疼痛常常减轻。部分患者疼痛随活动的增多而加重,部分患者久坐后站起时突然出现疼痛。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长期疼痛,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严重者站立甚至休息时也会有疼痛感。

查体时常在足底近足跟处有压痛点,大多压痛较明显,可沿足底内侧向前放散。将足趾背屈往往可加重疼痛。同时应注意患者是否有足踝畸形、扁平足、膝关节内翻和外翻等。这些都是慢性损伤的重要诱发因素。

辅助检查:

一般可以根据病史、症状及查体进行诊断。X光片或做磁共振成像可以用来排除其它可能引起足跟疼痛的原因。

1.X线检查 站立负重位跟骨X线片可用于帮助判断足弓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跟骨骨刺。有无跟骨骨刺,不影响对足底筋膜炎的诊断,骨刺本身并不是引起疼痛的直接原因。

2.超声及磁共振检查 可表现为足底腱膜增厚及筋膜周围渗出。MRI检查有助于将显著的解剖学异常与体格检查及病史相结合而做出诊断。

mmexport1613706573872.png

治疗原则:

建议早期治疗,置之不理的话,足底筋膜炎可能会变成慢性足跟痛,影响正常活动。 因疼痛而改变走路的方式还可能会导致脚,膝,髋或背部的问题。

1.物理治疗 包括冰敷、热疗、按摩、超声、药物透入治疗等。

2.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肌松药等。

3.冲击波治疗 痛点及周围冲击波治疗,每周1次,5次一疗程。

4.局部阻滞 消炎镇痛液局部痛点阻滞,每1~2周1次,3~4次为一疗程。

5.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局部筋膜松解术。

6.去除病因尤其重要,如治疗同时仍然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将明显影响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 :

1.尽量穿软底、贴合自己足弓的鞋。不建议穿着平底鞋,平底鞋会拉长足底筋膜,使足底筋膜炎恶化。

2.避免跑步及跳跃运动,跑步机不适合足底筋膜炎的患者。

3.减少长时间走路、站立、爬山、行走高低不平路面等,如不得已的话,最好每半个小时坐下休息一会儿。

4.肥胖者减轻体重,可减少对足底的压迫。

5.慢性患者可行热水泡脚,自我足底按摩。


刘红
刘红 副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疼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