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腱断裂修复术后康复方案
以下为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的康复方案,跟腱断裂有多种手术方式,康复具体实施需要根据手术医生的建议。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运动损伤专科 吴世强大夫
阶段1(术后至2周)
复查评估 | 术后1、2周复查 |
目标 | 保护修复的韧带; 伤口愈合; |
注意事项 | 持续使用跟腱靴锁定在跖屈20-30° 使用腋拐足尖碰地; 保持伤口干燥; 密切观察伤口,预防感染; |
有氧运动 | 上肢锻炼 |
进阶标准 | 术后2周 |
阶段2(通常在术后2-4周)
复查评估 | 每周1-2次 |
目标 | 使用腋拐、穿跟腱靴在能忍受的程度下逐渐负重; 保护修复肌腱; 主动足背伸直脚中立位; |
注意事项(A情况) | 术后2-3周:继续使用跟腱靴,跟垫高2.5-5cm足跖屈10°; 术后3-4周:继续使用跟腱靴,跟垫高2.5-5cm足跖屈0°; 使用腋拐,穿跟腱靴WBAT(based on pain, swelling and wound appearance); 不要水浸泡伤口; 注意伤口愈合情况; |
注意事项(B情况) | 术后2-3周:足跟靴锁定跖屈20°,使用腋拐足尖碰地(TTWB),不做主动足背伸,睡觉时穿跟腱靴; 术后3-4周:足跟靴锁定跖屈10°,使用腋拐足尖碰地(TTWB),睡觉时穿跟腱靴; 术后4-6周:如果康复能舒适地达到足中立位,则跟腱靴改成中立位后根垫高2.5-5cm,使用腋拐穿跟腱靴WBAT,限制主动背伸,睡觉时穿跟腱靴; |
注意事项(B情况) | 使用2个跟高度跟腱靴,跖屈20-30° 开始主动背屈(to Neutral DF only), 被动跖屈10次,每天三次(在2周开始); 使用腋拐穿跟腱靴,足尖碰地; |
建议的康复锻炼 | 根据上述注意事项进行踝关节活动锻炼; 无痛的等长踝内翻、外翻、背伸和跖屈; 开链髋和核心肌肉锻炼; |
有氧运动 | 上肢 |
进阶标准 | 术后6周; 无痛的主动背伸到0°; 无伤口并发症; |
阶段3(完成阶段2,通常术后6-8周)
康复评估 | 每周一次 |
目标 | 在水平路面无使用靴子或垫高跟部的正常步态; 好的控制力单腿站立10秒,主动ROM在背伸5°和40°跖屈 |
注意事项 | 慢慢去除跟腱靴:从垫高足跟2.5-5cm在水平表面短距离行走开始,然后在第5和8周逐渐去除垫高后跟垫; 避免对修复的肌腱过度压力(避免在矢状位的大移动,主动跖屈、激进的ROM和主动对抗) |
建议康复治疗 | 冠状面和矢状面台阶训练(侧方、交叉); 主动踝ROM 温柔的腓肠肌/比目鱼肌拉伸; 静态平和训练; 踝关节力量锻炼; 低速和部分ROM(蹲下、后退、弓步); 髋和核心肌肉锻炼; 如果伤口愈合可在水池里锻炼; |
有氧运动 | 上肢 |
进阶标准 | 不使用跟腱靴的正常步态; 蹲下屈膝30度无重心移动; 很好控制单腿站立持续10秒; 主动背伸5°至跖屈40°; |
阶段4(达到阶段3的标准后,通常在术后8周开始)
康复评估 | 1-2周每次 |
目标 | 在水平地面正常步态,无使用跟腱靴和跟部抬高 下肢有力控制单腿站立10秒 主动活动范围--足背伸15°至跖屈50° 下肢有力控制无痛功能活动,包括上下台阶、下蹲和弓步 |
注意事项 | 避免有冲击力的活动 冠状面和横面敏捷性训练(从低速逐渐到高速,然后逐渐增加矢状面的训练) 主动踝关节活动; 腓肠肌/比目鱼肌拉伸; 多平面本体感觉训练—单腿站立 1 foot standing nose touches 踝关节力量——同心和偏心腓肠肌力量练习 功能活动(蹲、倒退、弓步) 髋部和核心肌肉力量练习 |
有氧锻炼 | 动感单车,阶梯练习,游泳 |
进阶标准 | 正常步态 蹲和弓步屈膝70度 良好的控制单腿站立10秒 主动踝活动15度背伸和50度跖屈 |
阶段5(达到阶段4标准后,通常在术后4个月)
康复评估 | 1-2周评估一次 |
目标 | 运动或工作中无痛良好的足踝运动控制 |
注意事项 | 活动后酸痛会在24小时缓解 避免运动后肿胀 避免一瘸一拐的跑 |
康复建议 | 冲击控制训练从2英尺到2英尺,逐步从一只脚到另一只脚,再从一只脚到同一只脚; 运动控制练习从低速开始,单平面运动和逐渐到高速、多平面运动; 运动/作业的平衡和本体感觉训练; 髋和核心肌肉力量训练; 肌肉拉伸,平衡 |
有氧运动 | 重复运动或作业能量消耗 |
进阶标准 | 多平面运动,无疼痛或肿胀。 |
祝您早日康复!
本文是吴世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