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耳廓畸形科普(一)
正常耳廓的形态是什么样子的?
1.构成:耳廓以弹性纤维软骨组织为支架,外覆软骨膜和皮肤,下端的耳垂为脂肪与结缔组织构成,没有软骨。耳廓属于外耳的一部分,与头颅约成30°角,左右对称,分为前(外)面和后(内)面。
2.耳廓主要的表面标志:耳廓前面凹凸不平,主要标志有耳轮、对耳轮、舟状窝、三角窝、耳甲艇、耳轮脚、耳甲腔、耳屏、对耳屏、耳前切迹等。耳廓后面较平整而稍隆起,其附着处为耳廓后沟。


为什么会发生耳廓畸形?
耳廓畸形通常为先天性疾病,是胚胎发育时第一、第二腮弓发育异常所致,可表现为位置、大小、形态等各方面的异常。畸形发生率较高,文献统计约为55%。耳廓形态畸形也可能与子宫内、产道、产后睡姿等持续压迫有关。孕妇肝炎史、异常妊娠、异常分娩、新生儿体重超过4000g、胎膜早破是相关的危险因素。
耳廓畸形会影响听力吗?
家长最关心的是畸形耳是否影响听力。首先我们了解下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空气传导,即通过鼓膜和听骨链传入内耳,这是主要的传导方式;二是通过颅骨传导到内耳,也叫骨传导,即声波直接经颅骨使外淋巴波动,并激动耳蜗螺旋器产生听觉。耳廓的主要功能为收集并传递声波到外耳道,所以当耳廓存在畸形时,会影响声音的收集和传递,进而影响听力,有调查显示耳畸形有听力损失者可占71%。

耳廓畸形还有哪些影响?
1.影响容貌甚至工作:轻微畸形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但较重畸形会影响美观,而多数单位招聘工作要求五官端正。
2.影响心理:随着宝宝的成长会产生心理障碍,较常见的有自卑、不爱与人交流沟通、敏感及消极情绪等。
3.影响生活:隐耳、垂耳宝宝会影响戴口罩和眼镜,挂不上或者挂上后老掉。耳轮脚横突、耳甲腔狭窄会影响戴耳机。
耳廓畸形都有哪些种类?
包括两大类:一是形态畸形:即耳廓肌肉发育异常或因异常外力作用使耳廓产生的扭曲变形,解剖结构存在,以形态异常为主,没有皮肤和软骨缺损。常见的有招风耳、环缩耳、猿耳、垂耳、杯状耳、隐耳、耳轮畸形、耳甲异常凸起等,还有混合畸形等复杂畸形。
招风耳
招风耳表现为耳廓较大且前倾,与颅骨夹角呈90°,没有对耳轮,看不到耳舟。
环缩耳
环缩耳表现为耳轮缘与对耳轮粘连,耳舟消失,看不到耳舟和对耳轮。

猿耳(狒狒耳或精灵耳)
耳轮缘不卷曲,对耳轮上脚消失。对耳轮上脚与耳轮间异常突起,形成对耳轮第三脚。



垂耳
耳轮自身折叠,耳廓高度降低,耳廓上部呈幕状垂落,遮盖对耳轮上脚。

隐耳
耳廓软骨上端隐入颞部头皮下,上方的颅耳沟变浅或消失,无明显的耳后沟。重度者耳轮向前卷曲、舟状窝变形、对耳轮扭曲变形。

耳轮畸形
耳轮缘不卷曲、扁平等

耳轮脚横突
耳轮脚凸起延伸至对耳轮


耳甲异常凸起
耳甲腔异常凸出

杯状耳
患者平躺时,耳廓呈向上的杯子样,耳轮及耳廓软骨卷曲和粘连,耳轮脚位置向前下移位。

二是结构畸形:即胚胎发育早期耳部皮肤及软骨发育不全导致的外耳畸形,以解剖结构缺失为主,最常见的是小耳畸形,除耳廓畸形外,常合并外耳道狭窄或闭锁,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中耳畸形及传导性耳聋。


耳廓畸形能长好吗?
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新生儿耳廓形态畸形发生率美国为25-35%,日本为55.2%,我国为40%左右,仅10%会自行改善,也就是说仅有大约1/5的患儿可以自己长好,其余大部分的患儿不能自行改善,自愈率很低,需要干预治疗,目前首选耳模型矫治器行无创力学矫正。
对于结构畸形是不能自愈的,一般需要在6岁以后行手术矫治。
本文是刘坤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