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胃肠外科年轻医生成长笔记(一):记第一次参加病例分享-今日头条】
下面有请河南省人民医院MDT团队,胃肠外科闫一洋医生上台介绍我们团队对进展期胃癌的一些治疗经验。”随着河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李丹主任的介绍,我迈着紧张又有着稍许沉重的小碎步,向讲台走去。为什么说是沉重的步伐?因为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次做病历汇报,并且台下坐着来自省内外的专家们。说实话,内心真的非常紧张,因为是第一次汇报又让我觉得压力山大......来不及多想,来到了讲台前,看着台下李丹主任为我竖起的大拇指和专家们充满鼓励的眼神,那种紧张的感觉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反而,一种兴奋的感觉油然而生,因为我觉得我们的工作很有意义,也很有代表性,期望尽早向各位老师分享。

第一幕,初诊胃癌......
初出茅庐的我开始在严肃的会场里介绍我们治疗的一例进展期胃癌病例。这是一位中年男性患者,因“腹痛、腹胀1月余”入院,当地医院胃镜提示:胃癌。在当地医生的推荐下,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找到了李丹主任治疗。经过一系列检查,我们评估为T4aNxM0(进展期胃癌)。由于肿瘤体积较大,位于胃窦部,已经发生不完全性幽门梗阻(幽门就是胃的出口,连接肠道,食物的必经之路),一旦病情继续发展会出现完全性幽门梗阻,患者将非常痛苦,不能经口饮水进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不及时治疗会很快会危及生命。

第二幕,MDT讨论......
日常工作中李丹主任一直教导我们,胃肠道肿瘤患者只有一次手术机会,我们必须精准把控每台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严要求、重质量、做精品,为患者负责,让患者安心。为了能够对该患者做根治性切除,治疗上让患者最大程度上获益,李主任特邀请了河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肿瘤内科、消化内科、病理科等多个科室的主任们进行了MDT讨论(就是多学科专家对疑难的病例进行讨论,拿出最好的治疗方案),经过详细了解分析病情,反复讨论斟酌,最终建议该患者先进行新辅助治疗(以往的化疗是放在癌症患者手术之后进行,新辅助治疗是一种术前的先进性化疗,将肿瘤体积缩小之后,再去做手术,这样一来,可以提高恶性肿瘤的R0切除率,就是把肿瘤完全切除),待肿瘤缩小后再进行手术,以能达到根治性效果!
近年来,免疫治疗发展的如火如荼,很多患者通过免疫治疗,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肿瘤细胞非常狡猾,会将自己伪装起来,逃过我们身体自身的免疫系统的监管。选择合适的免疫治疗可以将肿瘤细胞伪装的外衣去除,调动自身的免疫系统,从而将肿瘤细胞杀死。针对这个患者,我们团队最终决定对他进行新辅助治疗+免疫治疗,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经过一个周期的综合治疗后,患者腹痛、腹胀的症状基本消失,而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患者跟我说,觉得自己好了,没事了,可以像以前一样吃饭了,不用一直吃汤汤水水的饭了。第一次治疗就带来如此好的效果,说明我们的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疗效显著。与患者沟通,我们乘胜追击。进行了四个周期的新辅助治疗,复查CT发现肿瘤明显缩小。于是李丹主任再次邀请各位专家讨论后建议手术治疗!

第三幕,手术......
今年年初,我们团队为该患者进行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微创手术不同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胃癌的微创手术,俗话来说,只在患者的肚子上做5个5-10毫米大的小孔,通过腹腔镜器械进行手术,极大的减少了手术对患者创伤,术中因为腹腔镜影像能把术区组织图像放大,清扫淋巴结更彻底,病人术后的恢复也较传统开刀手术快。我们术中发现,肿瘤体积明显缩小伴瘤体坏死,主任术中就说道:这个患者肯定有个好的预后!但是肿瘤的坏死,为微创手术增加了难度,腹腔镜器械很难抓起坏死变脆的组织。但是,在李丹主任的精湛的手术技艺下,经过整个团队齐心协力下,整个手术很顺利地完成!患者术后的恢复也很快,术后3天开始喝水,第7天开始吃饭,第9天就顺利出院回家了。术后病理同样令人振奋:肿瘤退缩分级:1级,接近完全退缩,效果杠杠滴!

在李主任的带领下,经过我们团队规范的治疗,该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当然,实践和追踪观察是检验预后的标准,我们会对这个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日后有机会的话,再将后续的治疗和患者的恢复情况分享给大家。
第四幕,思考......
经过第一次的病例分享,我的收获很多,从省内外专家们的身上学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也让我看到了我们团队在整个河南省胃肠道肿瘤治疗领域内有着很高的学术地位。我坚信在各位老师、前辈的带领下,我们一定能够走的更高,做的更好,使更多的肿瘤患者通过我们规范化的治疗受益!
河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李丹主任治疗组
住院医师:闫一洋
2021年3月5日
本文是李丹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