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警!!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
一、肿瘤患者中性粒减少的原因
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55%-70%,是抵御病原菌入侵的重要防线,具有识别和吞噬溶解细菌的功能。肿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常常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其主要原因包括:化疗药物抑制骨髓造血,另一方面血液肿瘤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能力还未完全恢复,引起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少。当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并且肿瘤患者接受对胃肠道粘膜完整性有影响的抗肿瘤治疗时,则具有发生穿过肠粘膜表面的易位定植细菌或真菌所致侵袭性感染的风险,容易发生感染。
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
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程度较小,因此发热可能是感染的最早且唯一的体征。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发热定义为单次口腔测定温度≥38.3℃,或≥38.0℃持续超过一个小时。
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定义:
当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小于1.5×10^9/L为减少;
当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小于0.5×10^9/L或接下来48小时内小于0.5×10^9/L为重度减少;
当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小于0.1×10^9/L为极重度粒细胞减少。
三、常见病原菌:

四、应对措施:
1、凡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癌症患者,应在血培养后和任何其他检查前,立即开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国际指南提倡,所有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患者都应在就诊60分钟内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2、一旦开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应详细采集病史、仔细查体,还应行实验室、微生物和影像学检查。
细菌药敏培养板
参考文献:
Uptodate: https://www.uptodate.cn
本文是赵智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