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内侧突出(副舟骨损伤)
足副舟骨(即足舟骨之子骨)是舟状骨结节部第二化骨中心的先天性变异。通常位于足舟骨的内下方,常人约14%有此变化。一般大多没有症状。如有损伤可能会出现疼痛不适。
足舟骨子骨损伤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发生原因大都因走在不平路面上,不慎足踝部外翻位扭伤所致。也有因直接暴力如重物从高处落下砸压于足背内侧引起移位者。尚有少数患者因行路过多引起慢性逐渐移位。 在儿童可因平底足、足弓下降,舟骨子骨有发育性的向内侧移位倾向。
受伤原因
1、足内翻扭伤 :是副舟骨损伤的主要原因。
2、 副舟骨劳损
有副舟骨变异的人, 其胫后肌的走向与正常人不同。如患者因行路过多引起劳损而出现疼痛症状。 此外, 由于足内侧的劳损使足的外展肌组常处于反射性紧张状态, 促使平足及劳损的发生, 从而加重症状。
临床表现
早期多因急性踝扭伤引起,常被踝外侧韧带损伤症状所遮盖, 而于韧带症状减轻或消失时才发现已有副舟骨的损伤。急性患者伤后可出现足舟骨内侧处疼痛、肿胀,皮下淤血及行走时症状加重等表现;
常常出现副舟骨部位清晨痛活动后减轻, 而于跑跳时加重, 较重病例于走不平道路,甚至走平路时也痛。
慢性发病者, 可因行路过多出现内侧纵弓部位疼痛, 足舟骨内侧处肿胀。儿童及部分轻症患者,感到足舟骨处与鞋子摩擦特别在穿着皮鞋时更有不适感,过多行走及活动后足内侧疼痛,重则有轻度肿胀。检查时可见足内侧舟骨处突出,局部压痛明显 ,急性损伤反应期局部可有红肿现象;部分患者可并发足弓下降,形成不同程度的扁平足。
X线表现:副舟骨呈三角形或圆形。有症状的都是三角形。
治 疗
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局部用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的中药外敷。局部用石膏托固定,并休息 2 ~4 周 ,之后去固定,用足弓垫保护行走 3 个月。去固定后,应暂时避免足尖跑、 跳活动, 可先练习全脚掌支撑的各种活动,如无反应再开始练习足尖负重活动。
慢性期:成人及儿童患者应减少活动昼, 停止用足尖跑、 跳;然后用粘膏支持带或用足弓垫。保护行走防止足弓下陷,并可辅以物理治疗,直至症状消失时为止。可用消炎止痛膏,如扶他林乳胶剂外敷或用中药外洗。
手术治疗
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行手术摘除移位或坏死变性、囊性变的副舟骨。
本文是韩伟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