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因素
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已高达13.3%,成为了继糖尿病之后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如发展至痛风、肾结石、肾功能不全等常常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
除了肾功能不全、饮食等因素致高尿酸血症以外,许多常用药物也会升高血清尿酸水平,称之为药源性高尿酸血症,下面介绍一下哪些药物会影响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
1、利尿剂:作为常用的降压药,利尿剂的使用非常普遍。许多高血压患者也同时患有高尿酸血症,此时在制定降压方案时需要注意,慎用噻嗪型和噻嗪样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氯噻酮、吲达帕胺等利尿剂,会降低肾脏对尿酸的分泌排泄,增加尿酸的重吸收,升高血清尿酸水平。值得注意的事,氯沙坦氢氯噻嗪中的氯沙坦有降低尿酸的作用,基本可抵消氢氯噻嗪升高尿酸的作用,所以服用该药物对尿酸影响较小。
2、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他克莫司等。环孢素会与肾脏中的钙离子结合蛋白结合,通过诱导肾脏皮质线粒体的脂质过氧化,降低相关酶活性,直接产生肾脏毒性作用,进而影响血液中尿酸的分泌和排泄。他克莫司会剂量依赖性地引起肾脏入球小动脉收缩,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肾脏损伤和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
3、喹诺酮类药物:例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等,引起尿酸升高的机制可能与竞争性抑制尿酸排泄、损伤肾脏并影响分泌功能等有关。
4、抗结核药物:包括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可与尿酸竞争排泄通道,减少尿酸排泄,导致高尿酸血症。
5、胰岛素:可通过激活尿酸盐转运蛋白1,胰岛素可促进肾近端小管尿酸重吸收,升高血尿酸水平。研究数据提示,痛风合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平均升高75μmol/L,如果患者基线尿酸水平较高,就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
6、阿司匹林:对尿酸水平的作用是双向的,低剂量阿司匹林减少尿酸的消除,可能诱发痛风。大剂量则会组织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最终降低尿酸水平。
7、维生素C:属于酸性物质,大剂量使用时,会使得尿中草酸盐的含量增加10倍以上,进而引起高尿酸血症。
8、胰酶抑制剂:这类药物是从动脉胰腺中提取的多种酶的混合物,包括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等,由于其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长期大量使用会升高血清尿酸水平。
9、烟酸:是一种B族维生素,被用于高脂血症的辅助治疗,对尿酸的产生和清除都有影响,但这种影响呈剂量依赖性,如果应用缓释制剂,可以减少血尿酸升高的不良反应风险。
10、果糖:促进三磷酸腺苷分解为腺苷,再转化为次黄嘌呤,最终代谢生成尿酸,所以无论是补液时将果糖作为溶媒,或者大量食用果糖含量较高的水果,都有可能升高血清尿酸水平。
11、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的常用药物,左旋多巴进入人体后,会代谢成为高香草酸和苦杏仁酸,这两者都会竞争尿酸的排泄途径,从而减少尿酸排泄,升高血清尿酸的水平。
12、肿瘤药物:嘌呤拮抗剂如硫唑嘌呤、硫鸟嘌呤等与人体的内源性嘌呤具有相似结构,可在体内酶的作用下生成尿酸衍生物,或可升高尿酸水平。甲氨蝶呤及其代谢产物则可能沉积在肾小管内,导致高尿酸血症肾病。
如在治疗过程中无法避免上述药物的使用时,需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如出现了高尿酸血症,可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降尿酸的药物,如非布司他,如无容量限制需多饮弱碱性水。
本文是成水芹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