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做B超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不是一间阴暗杂乱的小屋,一位看不清面貌的医生?曾经,医院里的检验科、影像科作为“辅助科室”,存在感不强,做检查的医护人员被病人们称呼“师傅”。不过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检验报告和影像报告成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依据,没有他们,临床医生可以说寸步难行。2020年,超声医学从影像医学下的三级学科升级为独立的二级学科,超声医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十院)超声医学科,创新的超声技术和诊疗模式更是早已“破圈”。在这里,超声能够为甲状腺结节、肝脏肿瘤、妇科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多种疾患提供从检查到治疗的一站式方案;团队独创了5G远程超声系统,医患远隔千里完成检查诊断;目前正在开发面向皮肤的超高频超声+OCT显像设备,未来有望实现接近病理检查的无创检测。
上海十院超声医学科的年均超声介入诊疗量和疾病复杂程度目前进入华东乃至全国前列,在同行和患者中有良好的口碑。2019和2020年上海全市38家三级医院中,上海十院超声医学科质控均排名第一。

超声是一种价格不高、应用范围广泛的医疗技术,对这个“宝藏技术”,我们过去了解得实在是太少了。上海十院超声医学科是上海唯一拥有独立诊疗中心和唯一拥有住院病床的超声医学科,目前学科床位有近30张。打开上海十院官方预约通道,进入“门诊预约”页面,左侧第一位就是“超声(门诊)”。过去病人跟超声医生打交道,通常是先去某个科看病,由医生开检查单再去超声医学科预约。但现在,患者可以直接挂号到超声医学门诊或肿瘤微创治疗中心门诊寻求检查和治疗。如果需要进一步治疗,医生会安排患者来到医院1号楼3楼的超声医学科综合诊疗中心,跨进这扇门,患者就能获得从检查到介入治疗的一站式医疗服务。诊疗中心明亮整洁的环境,一改过去大家对超声检查室阴暗杂乱的印象,秩序井然。介入治疗室内,记者见到一位刚刚做完甲状腺结节介入治疗的女患者,坐在手术床旁边的凳子上休息。介入治疗的创伤极小,一根很细的针伸入病灶位置对结节或者肿瘤进行物理消融,一般十分钟左右就完成治疗。治疗后伤口贴一个创口贴即可,一般当天即可出院。上海十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及超声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徐辉雄教授告诉记者,这些年甲状腺疾病高发,甲状腺癌位列高发的十大癌症之中。最初超声是筛查和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重要手段,但从保全甲状腺功能和避免过度治疗的目的出发,上海十院将超声与介入治疗技术融合,病人只要到了超声医学科综合诊疗中心就可以完成整个诊疗过程。超声下的介入治疗创伤小、效果好,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欢迎。“我们这里的患者大部分是病友之间口口相传,或者是其他科室的医生推荐来的。”保留甲状腺治疗结节,超声引导下的消融手术显示出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在超声+细胞学检测+基因检测的精准诊断后,一部分患者并不需要接受手术,还有一部分只要接受微创的消融术就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甲状腺结节的各种超声介入诊断和治疗,科室每年要做几千例。”

超声下的介入治疗还可以治疗甲亢。传统的甲亢治疗通常是依靠药物,患者必须长期服药,但药量控制不好又会变成甲减,而手术切除甲状腺的方法很多患者不愿意接受。在超声医学科,医生通过精准消融部分甲状腺来达到控制甲亢的目的。在上海十院超声医学综合诊疗中心,另外一个大病种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这个疾病的人群非常庞大,很多女性表现为下腹痛,有的人因为子宫内膜异位而带来不孕不育,过去对这个疾病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办法,治疗后容易复发。”徐辉雄教授介绍,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引进了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上已经非常有名的专家余松远主任医师,目前科室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微创消融及硬化治疗手术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每日的专病门诊患者络绎不绝,绝大多数来自全国各地,都是辗转求医后慕名来到十院超声医学科。

这些年科室里常常收到患者治愈后怀孕生子送来的喜蛋,让医生们深感欣慰。很多人疑惑,过去我们认为超声检查分辨率不高,因此无法提供精确的影像图像,医生会建议患者去做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为何现在超声可以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甚至直接与介入技术融合在一起?徐辉雄教授介绍,如今的介入手术中,核磁共振图像与超声图像匹配,两个图像放在一起扬长避短,既能准确透视病灶的情况,又能在手术中灵活应用,不会漏掉病灶细节。

徐辉雄教授与经治的结肠癌肝多发转移患者合影,患者已生存超过10年

徐辉雄教授与经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合影,患者已长期无瘤生存
徐辉雄教授的专长是肝脏肿瘤的治疗,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治疗肝脏肿瘤数千例,不少当年认为是晚期的患者经过治疗已经生存超过十年。有一位从青海到上海求医的患者,当初肝脏上存在多个肿瘤,其中最大一个直径大于5厘米。在超声与核磁共振图像导航的指引下,徐辉雄教授精确地找到所有肿瘤,然后耐心地针对肿瘤一个一个地进行精准的消融治疗。如今十年过去了,不久前患者还回到上海复查,治疗至今癌症没有复发。“超声下的消融治疗不光是一种局部治疗,肿瘤局部坏死后能产生很多抗原,增强免疫效应,达到免疫治疗的效果,这是整个技术非常明显的优势。”徐辉雄教授说。凭借在治疗肿瘤上独特的优势,上海十院超声医学科这些年声誉迅速提高,不少外地患者慕名而来,行业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医生向患者推荐超声科。

上海是中国超声医学的起源地,上世纪50年代,受到国外用工业超声探伤仪(A超)诊断疾病的启发,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专家尝试用江南造船厂生产的I型工业探伤仪来诊断疾病,开启了超声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1959年1月27日,《新民晚报》刊发“用超声波探查癌肿”的消息,引起全国轰动。创新是学科发展的不竭动力,现在,徐辉雄教授带领团队也在做开创性的研发,通过医工结合的合作让超声医学持续不断焕发活力。今年5月,一辆外表平平无奇的中巴车开到距离上海2000多公里的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许家坝镇,车门打开,车里却是大有乾坤。除了一张检查床,还有一只机械臂,机械臂顶端是一个超声探头。

当地医生只需要协助检查者躺好,开启机械臂,接下来,操控探头的就是远在上海的医生了。身在上海十院的医生,一边远程操控探头,一边通过视频告诉检查者:“甲状腺大小正常、质地也均匀,没有任何问题。”这次远程的义诊,用到的就是徐辉雄教授团队与相关团队联合研发的“5G远程智慧超声诊断体系”。超声检查的质量与医生的经验有比较大的相关性,而中国优秀的超声医生并不多,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借助这种基于5G并结合AI的远程超声诊断体系,高水平的超声医生可以远程为复杂疾病的患者进行诊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统计,全世界只有5%的患者能获得高质量医学影像服务。而没有影像,就等于诊疗行为失去了“眼睛”,效果可想而知。像“5G远程智慧超声诊断体系”这样的技术平台,将帮助超声医学更好地在基层医院应用,让更多患者得到经济而有效的检查诊断。徐辉雄教授介绍,远程诊断只是这套系统的其中一个应用,系统还能帮助超声医学科室控制诊疗质量。比如通过这个系统,年轻医生的检查准确率能提高百分之四十左右。在AI技术的帮助下,年轻医生的诊断水平可以很快与高年资医生相当。目前,徐辉雄团队联合研发的这套系统已经被全国各地几百家医院引进使用。科室常年针对青海、新疆、西藏、云南及市内崇明、社区等地的医院提供远程服务。凭借在远程5G领域的原创开发和推广应用,科室也成功入选上海市5G应用试点单位。都说超声技术比较亲民,现在,徐辉雄教授团队正在研发一套全新的设备,让超声医学变得既“高大”又“亲民”。这套由上海十院超声医学科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的系统名为“面向皮肤的超高频超声+OCT显像设备”。传统的病理检查需要医生从患者体内提取样本,实际上是要做一个有创的小手术。而此时患者往往已经出现症状或者疾病已经发展到了后期。有没有可能在疾病早期通过无创的方式就能做病理检查呢?“面向皮肤的超高频超声+OCT显像设备”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徐辉雄教授说,正在研发的超声设备精度达到微米级别,未来超声探头只需要在体表进行探测,就能获得体内的接近病理的检查结论。这个技术将在癌症早筛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临床科研上,徐辉雄教授还有很多的想法,这个科室也是国内少有的拥有强大临床科研能力的超声医学学科。2020年,上海十院超声医学科相继获批筹建上海超声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同济大学介入诊疗临床研究中心,科室同时也是上海仅有的几个超声临床重点专科之一。超声医学科依托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临床医学科创园区,建立了面积近千平方米的独立实验室,凝练了肿瘤分子诊断、靶向药物/基因递送、新型肿瘤疗法研发、肿瘤免疫和代谢微环境演进研究、肿瘤异质性与功能分型、肿瘤疗效与预后评估等六大研究平台。徐辉雄教授团队在超声医学上所做的突破性贡献,令世界同行刮目相看。世界超声生物医学联合会(WFUMB)主席邀请徐辉雄教授执笔编写了两部国际权威指南——《国际肝脏超声造影指南》和《前列腺超声弹性成像指南》,其中他提出了肝脏、前列腺、甲状腺等多种疾病的国际诊治标准并被数十个国际指南收录。徐辉雄是制定WFUMB全球官方指南的首批中国专家。他的团队成员还执笔了《WFUMB甲状腺超声弹性成像指南》。

“能执笔这三个国际指南,充分说明国际超声医学界对中国超声医学水平的认可,代表中国的超声医学在部分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前列,并引领全球超声事业发展。”徐辉雄教授表示。超声医学的发展经历了跌宕起伏,由于新的医学影像技术的出现,超声检查一度被认为已经落后于医学的要求,很多医院里超声医学科严重萎缩,优秀人才流失。2011年,已经在业界声誉鹊起的徐辉雄教授受邀来到上海十院时,这里的超声科有着同样的困顿,人心浮动,濒临崩溃。但徐辉雄相信,超声医学的优势有待开发,超声医学未来不仅不会被淘汰,还会因为与其他技术结合而焕发新的生命力。徐辉雄带领团队一边强化临床诊疗能力的提高,他深入临床一线,主动对接相关学科,开展60余项新技术的研究,其中很多技术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是率先开展;同时大力推进超声诊疗模式变革和病种结构转型,通过介入化、精准化、功能化、分子化、高频化、智能化等六大举措,显著提高科室对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能力。科研和临床转化上,他积极推动医工结合,与科研院所合作并大胆尝试,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科好不好主要是看带头人能不能以身作则。”这些年,徐辉雄教授在人才培养上花费了很大的精力,超声医学科每天下班后的专业研讨坚持多年。他反复告诫自己,要多思,多想,并身体力行。徐辉雄要求学生:不要做重复别人的工作,要做就做开创性的研究。超声医学科看起来不如其他学科“光鲜”,因此报考这个专业的学生往往学历背景并不是最优。但在徐辉雄严格的要求和精心的培养下,从上海十院超声医学科毕业的学生,成了各个大医院超声医学科抢着要的人才。科室近年来培养国家杰青1名,国家优青2名,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一大批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获得上海医学领军人才、上海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启明星、上海浦江人才等荣誉,并在多个全国性的学会当中担任重要职务。三甲医院肩负着推动医学技术进步的责任使命。继2019年获批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后,2020年上海十院超声医学科国自然申报再上新台阶,共有10项国自然获批立项(含国家优青1项)。2020年,科室成员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众多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著28篇,其中包含影响因子10分以上的文章8篇。近年来发表影响因子10分以上的论文20余篇。面对这些成绩,徐辉雄教授很淡然。“获得项目和发表文章不是目的,影响因子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是代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达到了新的高度,能获得同行的认可。超声人要有情怀和担当,始终站在临床和科学的前沿,创造性地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亲历了超声医学从低谷中走出、有了更大发展空间的过程,徐辉雄教授设立了新的目标。他认为,未来超声医学的概念将进一步拓展,传统的辅助学科与临床学科的界限将进一步淡化,在这样的理念下,超声引导下的疾病诊治过程将变成全程精准“可视”,使疾病更早期发现、治疗过程更精确靶向、疗效评估更可靠。导航、融合、多模态、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各种技术与超声相互渗透,未来的超声更加魔幻,更加有生命力,超声事实上已经成为了“香馍馍”,是名副其实的“宝藏学科”。超声医学已经大不一样,“宝藏学科”未来还会有更多惊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