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热性惊厥知多少?
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 febrile seizure),又称为高热惊厥。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6个月至3岁)。惊厥大多在发热性疾病初期,70%的热性惊厥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少数伴发于中耳炎、胃肠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初期。本症不包括由颅内疾病引起的发热惊厥。
40%以上的本病患儿近亲中有惊厥史。绝大多数热性惊质的发生呈多基因遗传、常染色体显性或常染色体隐性等多种遗传方式。通过基因连锁分析,多认为基因位点包括:19p13.1;5q14-15;2q23-24和8q13-21。
【临床表现】
惊厥多于发热24小时内、体温骤然上升时发生。热性惊厥可分为单纯(典型)和复杂型(不典型)两种类型,临床以单纯型最多见,预后良好。40%的小儿在以后的发热性疾病时可有再次发作,但大多于3岁后发作减少,6岁后不再发作。复杂型6岁后可能继续发作,伴发热或无热发作,易发展为癫痫或因反严重发作导致惊厥性脑损伤。单纯型和复杂型热性惊厥的主要区别
热性惊厥继发癫的主要危险因素为:①复杂型热性惊厥;②一级亲属(父母或同胞兄妹)中有癫痫病史;③首次热性惊厥前已存在明显神经系统异常或发后。
【诊断要点】
好发年龄6个月~6岁。
2.发热24小时内、体温突然升高时出现惊厥,发作后不遗留任何神经系统状和体征。
3.多为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少数为消化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所引起4.除外其他惊厥性疾病。
4.若有热性惊厥既往史更支持本病诊断。
【治疗】
当出现孩子出现热性惊厥时,当家长的当然是心急如焚,下面我们赶紧来看看怎么治疗吧!!!
1.惊厥发作的抢救以地西泮( diazepam)静脉推注,每次0.1~0.3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1mg)。最好稀释,静推速度要慢。必要时30分钟后可再用一次。极个别患儿可因特异体质反应在用药初发生呼吸骤停,故推注中应密切观察患儿呼吸节律,做好人工呼吸的抢救准备当静脉注射有困难时,可按0.5~1.0mg/kg地西泮原液直接直肠注入,5分钟后即可达有效血浓度,吸收速率比肌注及口服快,且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除地西泮外,其他如氯硝西泮( clonazepam),劳拉西洋( lorazepam),苯巴比妥钠等也用于惊厥发作的抢救。
2.预防复发
(1)间歇性短程给药:平时不用药,一且有发热立即经直肠或口服地西泮0.6~0.8mg/(kg·d),首剂可用负荷量o.5mg/kg。维持用药至体温稳定,恢复正常。用药指征:①曾有15~20分钟以上长时间发作史者;②有癫疴危险因素;③有2次或更多次热性惊厥发作史者
(2)长期连续预防用药:即每天服用抗癫痫药,以减少热性惊厥复发和惊厥性脑损伤,常用的有效药物是丙戊酸钠、苯巴比妥和托吡酯。(建议在专业儿童神经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用药指征:①已有2次或更多次低热(<38℃)发作史;②有超过15~20分钟的长程发作史或有癫痫危险因素患儿,经采用间歇短程用药无效或难以实施(如从发热到惊厥出现的间期太短)者;③有4次或更多次热性惊厥发作史者。疗程:一般2年,即连续服药至不再有惊厥发作2年以上,再缓慢减量停药脑电图明显异常者疗程应适当延长。
下面再配个图,直观了解热惊时的误区吧。
注:本文仅供参考,若为非专业人士阅读,如有相似症状,建议至正规医院就诊咨询,以防某些专业术语或专业评判标准,家属误解,造成不良后果。
本文是赵海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