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近视防控辟辟谣
近些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形势愈加严峻。据国家卫健委统计:2018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已达到53.6%,其中,6岁儿童近视率也高达14.5%。So,为了守护孩子清澈明亮的眼睛与前程似锦的未来,近视防控刻不容缓!!
目前,各大新闻网络媒体、电视广播平台、报刊书本杂志等都在宣传近视防控,其中,大多数内容都是有理有据、科学严谨的,但也有少数内容混淆视听、颠倒黑白。因此,今天给大家总结一下这些年我们在近视防控道路上遇到的那些“坑”。
1. 我们家里祖祖辈辈都没有近视的,孩子不可能近视。
近视是多因素造成的,其中遗传占一个方面,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没有近视或低度近视,只能说明在基因方面的影响极小,但后天众多因素(用眼习惯、户外运动、饮食因素、生长发育等等)都会影响近视的产生与发展。
2. 千万不要散瞳,害处大大地。
目前,任何一本正规的眼科学书籍上都明确写到:初次验光配镜的儿童青少年建议先麻痹睫状肌,也就是散瞳。散瞳可使眼睛放松调节,排除假性近视,避免了误诊和配镜度数的不准确。不同的散瞳药有不同的药物作用时间,出现畏光,看近处模糊都是正常且暂时性的,不会对孩子的眼睛造成损害。
3. 近视了先不戴镜,给孩子座位往前调,只要看清楚就没问题了。
人眼的最清晰舒适的视物距离是近视度数的倒数,也就是说,100度近视看东西的最佳距离是眼前一米之内,所以,近视了即使坐在第一排也并非能看的非常清楚,而且就算看的清晰,也不一定舒适和持久,长期以往会造成眼部疲劳,进而使近视度数加深。
4. 戴眼镜后眼睛慢慢就变形了。
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和近视度数加深,眼轴会变长,一般对外观没有明显影响。高度近视的眼轴很长,加之有些人的眶骨发育差异,从外观上表现为眼球突出,但这些都与戴眼镜没有关系。
5. 眼镜戴上后度数会越来越重
度数加深的原因很多,有家庭遗传因素,用眼习惯不良,生长发育较快等,这些不是戴镜导致了度数加深,而是近视加重以后调整了眼镜的度数。另外,如果看不清楚了却不戴镜,长期的视疲劳会加速度数的进展。
6. 近视了不要紧,成年后手术了就一切OK了。
近年来,眼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通过手术来治疗大多数眼病已不在话下,但是,高度近视(超过600度)如果发展为病理性近视,眼底将有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比如视物变形、视网膜脱落、黄斑出血等等。眼球好比一台照相机,屈光手术只是修复了镜头,但对视觉质量起绝对作用的底片坏掉了,恐怕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济于事。
7. 都说户外运动好,白天没时间,晚上出去吧。
我们建议还是白天户外运动更好,因为视线清晰,视野宽阔,眼睛可以通过远眺来放松,而且太阳光会促使人体分泌多巴胺,这会抑制眼轴的快速增长。晚上出去了,上面的优势会大打折扣。
8. 某某地方通过按摩、针灸、吃药、训练等等可以治疗近视。
真性近视不能治疗,眼轴的发育就像身高一样——不能缩短。鼓吹治疗近视的上述行为都是耍流氓!目前,视功能不好的孩子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正规视功能训练来延缓近视的快速增长。
9. 建议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比如现在市面上德国产的海露滴眼液。
海露是全世界第一支多剂量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目前也仍然是我们国内唯一的多剂量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产品。对于视频终端综合征引起的眼干涩、畏光流泪、刺痛、酸胀、复视、眨眼频繁、眼皮沉重和视物模糊等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本文是李任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