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严盛 三甲
严盛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肝胆胰外科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新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

1006人已读

结直肠癌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常见肿瘤发病率的第3位。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长,己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绝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因为肝内广泛转移或是合并其他部位的转移而已经失去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的机会,仅约10%一20%的患者能接受根治性手术。

1628401329.png

新辅助化疗是指在实施局部治疗方法(如手术或放疗)前所做的全身化疗,目的是使肿块缩小、及早杀灭看不见的转移细胞,以利于后续的手术、放疗等治疗。它能使患者从初始不可手术转化为可手术切除,以及减少早期复发,是改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关键。 之前我们有文章介绍过新辅助化疗的相关知识“化不可能为可能”--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新辅助化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新辅助化疗的方案应该怎么选。

理论上,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有效的方案均可作为新辅助化疗的方案。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新辅助化疗方案可选择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的FOLFOX方案,或以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的FOLFIR方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一直将FOLFIRI与FOLFOX方案作为2A类推荐,但鉴于FOLFIRI方案的证据多来源于回顾性研究结果,2017年NCCN指南将FOLFIRI方案降为2B类推荐。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 指南根据EORTC 40983研究的结果,从2014年开始一直将FOLFOX方案作为唯一的推荐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新辅助化疗的不良反应可能会降低手术的安全性,或导致转移癌不能被切除,降低了手术切除率。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可造成肝窦血管的损伤,导致围术期出血增加;而以

1628401330.png

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则可引起肝脂肪变性,严重者可发生脂肪变性型肝炎,出现肝功能损害甚至衰竭,肥胖者更易发生 [1]。发表在Annals of Surgery杂志上的一个单中心回顾性分析,纳入214例结肠癌肝转移行肝切除的患者,67例患者进入最终评估,其中22例患者手术前6个月内未接受化疗,另外45例患者接受全身化疗,主要观察这些患者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肝功能和切除后肝脏的病理情况。结果显示,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主要与术前化疗周期有关,术前全身化疗大于6周期才会增加肝大范围切除手术的并发症。接受6个周期或更长周期化疗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比例是54%,而少于6个周期的患者为仅19%。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术前平均化疗了5个周期,而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平均化疗了12个周期 [2]。因此,新辅助化疗疗程不宜超过6个周期,其间应定期进行评估,及时进行手术,以尽可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1.Stevenson HL,Prats MM,Sasatomi E.Chemotherapy—induced Sinusoidal Injury(CSI)score:a novel histologie assessment of chemotherapy-related hepatic sinusoidal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 [J].BMC Cancer,2017,17(1):35.

2.2. Karoui M,Penna C,Amin—Hashem M,et a1.Influence of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on the risk of major hepatectomy for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J].Ann Surg,2006,243(1):1-7.


严盛
严盛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肝胆胰外科